父母应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碰到很多困难遭遇无数挫折。具有良好心理承受力的人以乐观的态度除掉这些障碍,最终取得成功;心理承受力差的人悲观地逃避磨难,注定将来一事无成。【教子现场】李玉舟今年十五岁,刚上中学一年级。有一天,李玉舟因为一点小矛盾与别的同学打架了老师批评了他。李玉舟一气之下就从学校跑回家,告诉父母老师批评了自己,自己不想去上学了。无论父母怎么劝说,李玉舟就是不愿意再踏进学校一步。李玉舟的父母此时才意识到一直宠着孩子是个错。原来,李玉舟之所以受不了老师的批评,是因为在家里他一直是个宝贝父母没有责备过他爷爷奶奶都顺着他外公外婆总护着他在家里从未遭受过责难的李玉舟,对老师的批评难以接受,他感到十分委屈,因此拒绝再去上学。【专家解析】心理承受能力,是指一个人从挫折中恢复愉快心情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要参与社会生活,就会遇到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心理承受力强的人面对这些人生障碍,以乐观的态度去战胜,跨过坎坷,走向成功;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则像上例中的李玉舟一样,老师只是批评了几句心里就承受不了,开始学着逃避,这永远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要经过后天的培养、磨炼、吸取教训等之后才能拥有。父母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就要从孩子小时候开始,让孩子独立去做一些事情,去经历困难,去遭遇打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才会慢慢地从这些挫折中得到培养、锻炼,遇到困难不悲观焦虑,也不懦弱逃避,而是学会减压,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积极地想办法战胜。有这样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果父母不让孩子出去经受磨难,总把孩子放在精心营造的舒适环境里,孩子最终将会一事无成。所以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尽早脱离父母的羽翼,去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最终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当然,每个人最初遇到坎坷时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当孩子开始遇到挫折的时候,像上例中李玉舟的情况,父母就要给孩子及时的帮助,要认真和孩子交谈,解开孩子心中的疙瘩,鼓励孩子坚强自信地面对问题。启发和开导孩子多从有利于自己的那一面去想,不断增加孩子的信心,提高孩子耐挫折的能力,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具备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建议父母的妙招】考试不及格,竞赛不入围,升不了重点中学,和同学老师关系不好等,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需要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才能从容面对。那么,父母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呢?一:让孩子从学习自理中提高心理承受力宋红印是个十六岁的男孩,学习成绩非常出色,日语和英语都很好,家里送他去日本学习没想到他到日本没多久,就表现出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生活无法自理,只好回国,可只要回到父母身边,一切症状又都消失了。父母很着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经专家了解分析,才明白了其中缘由原来,宋红印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从小对他管得很严读哪所学校、和谁交朋友、能不能和女孩子来往都要由父母决定。甚至看医生时,都是妈妈在说,因为妈妈怕他自己说不清楚,怕医生会误会他的意思。据宋红印自己说他一直害怕犯错误害怕考试分数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觉得离开父母自己什么都不行。而到日本后不能再问“妈妈我可不可以这样”,突然就觉得找不到自我,从而产生了焦虑症。【专家解析】父母过多地包办代替,使孩子总是处在被指示的地位没有自己作选择和决定的机会,当他们真正独自面对学习、生活、交往中的一些困难或压力时,往往不知所措,缺乏独立意识,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因此,父母应尽量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个人的事,这样才能锻炼孩子,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打下基础。二:使孩子学会从困难中看到希望张先奎老师的儿子今年上初一,他与同龄人相比,具有非常良好的心理承受力,遇到困难他总能独立解决。张老师教育孩子并没有秘方,只是告诉孩子每一件事情都有利与弊,无论挫折还是压力,都是如此,在对自己不利的一面后面一定有对自己有利的因素,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就会让自己得到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