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射频消融术是经外周血管穿刺、插管,将射频消融导管前端送至心腔内特定部位,利用射频电流在局部产生阻抗性热效应,使病变部位产生可控性的局部组织凝固性坏死而达到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目的。一、概述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成人频率60-100次/分,比较规则。窦房结冲动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传导时间恒定(成人0.12-1.12s);冲动经束支及其分支以及蒲肯野纤维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时间也恒定(<0.10)s。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按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心率缓慢(<60次/分)而规则的以窦性心动过缓、2:1或3:1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阻滞、房室交接处心律为多见。心率快速(>100次/分)而规则的常为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传导,或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发作时治疗和预防发作治疗。除病因治疗外,还可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非药物治疗包括机械方法兴奋迷走神经,心脏起搏器,电复律,电除颤,射频消融术等。机械方法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有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捏鼻用力呼气和屏住气等。心脏起搏器多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以低能量电流按预定频率有规律地刺激心房或心室,维持心脏活动。直流电复律和电除颤分别用于终止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和心室颤动。电除颤和电复律疗效迅速、可靠而安全,时快速终止上述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并无预防发作的作用。射频消融术则用于治疗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因其创伤小,治愈率高,自1991年引入我国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普及。(一)适应证1.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并快速心室率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者或已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方式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典型心房扑动和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者,或合并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或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3.非典型房扑,发作频繁、心室率不以控制者。4.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动过速心肌病。5.慢性房颤合并快速心室率且药物控制效果不好、合并心动过速心肌病者进行房室交界区消融。6.手术切口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者。(二)禁忌证1.显性预激无心动过速、无症状者。2.不适当窦速药物治疗效果好者。3.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效果好或发作症状轻者。4.频发室性早搏,症状不严重,不影响生活、工作或学习者。5.心肌梗死后室速,房室、发作时心率不快并且药物可预防者。6.妊娠期妇女。7.全身衰竭伴严重心功能不全者。(三)手术方法1.患者准备:血管性介入常规检查;对于并存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对其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检查,如超声心电图、食管电生理检查、心内膜标测、阻抗监测等。2.器械和药品准备:常规血管性介入准备;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氧气、吸引器、临时起搏器、心血管病常用的急救药品,如利多卡因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3.手术步骤:在局麻下经皮穿刺有股静脉及左颈内静脉,分别置4根4极6f标测电极至髙位右心房、右心室、希氏束及冠状静脉实行电生理检查。确定心动过速类型,标测靶点位置,将导管顶端固定在发生心动过速的异常兴奋点或导致心动过速的关键部位,然后发放射频电流,将这些异常兴奋点或关键部位消融掉,再送入大头电极导管消融。消融成功后观察20分钟,重复电生理检查,进一步判断旁道消融效果或房室结改良情况。若房室分离或未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即可拔出电极导管,穿刺点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二、护理(一)护理评估1.心律失常的类型、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常用药物及效果。2.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3.患者对介入手术的了解和对手术的耐受程度及术中反应。(二)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疲倦,与心排出量降低组织缺氧,组织代谢产物排出减慢有关。2.舒适的改变:心绞痛,与心脏无氧代谢增加、心肌细胞内乳酸积聚、刺激神经末梢疼痛有关。3.心排出量减少:晕厥,与脑部血流量突然减少有关,表现为患者意识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