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主要用来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边塞诗是唐代的诗歌流派之一,王昌龄的诗有很多是反映边塞生活的,这首是他的代表作。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有高适、王之涣、王昌龄等。•出塞:塞,边塞。出塞,就是到边防线去守卫边疆。王昌龄简介: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他在当世就以诗著名,被称为“诗家夫子”。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中《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特别有名。他和李白的七言绝句是这一诗歌体裁的最高水平。王昌龄王昌龄①唐朝著名边塞诗人②“诗家天子”③“七绝圣手4.有《王昌龄集》。王昌龄王昌龄①唐朝著名边塞诗人②“诗家天子”③“七绝圣手”4.有《王昌龄集》。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意:每斜线处,朗读时要有停顿。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未还:没有回家关:边关但使:只要,要是不教:不让胡马:外族入侵的骑兵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英勇善战,百发百中,威震边疆,被誉为“飞将军”。汉:汉朝秦:秦朝度:越过重点词语•秦时明月汉时关,用了“互文见义”修辞。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例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离家万里外出征战的将士还没能回来但使龙城飞将在,只有像李广那样的良将戍守边关不教胡马度阴山。就不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秦时明月汉时关”描写了怎样的景象?•静静的月夜,守卫边关的战士们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思念起故乡的亲人来。万里长征人未还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两行诗句反映了作者对守卫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能回家的无比哀叹和同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指李广。李广,陇西成纪人,西汉名将。做过骑郎将,骁骑都尉、未央卫尉、郡太守,抗击匈奴杀敌英勇,使敌人闻风丧胆,李广镇守边关,使匈奴多年不敢侵犯,故被称为“飞将军”。•作者借李广这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借这个故事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出塞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