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季学期《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检测高二地理(第3周)命题:兰罗锋审题:韦焕晃考试用时: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其填在第3页答题卡上,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①热量带②干湿地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2.微电子工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能源B.知识和技术C.原料D.廉价的劳动力3.下列四组国家中,工业部门全、技术与资本密集型部门都较为发达的是:A.意大利、巴西B.日本、法国C.德国、印度D.美国、瑞士4.我国陆上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格局是:A.东多西少,南多北少B.东北多,西北少C.西多东少,北多南少D.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5.我国天然气最短缺的地区是:A.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B.东北平原、华北平原C.云贵高原、黄土高原D.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6.调节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重要措施有:A.开采地下水B.兴建大型水库C.进行人工降雨D.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7.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①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②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③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④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有关西电东送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西电东送可以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西电东送使电价升高,东部用电量减少③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优化④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境质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回答9~10题。9.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A.矿产资源不足B.水资源短缺C.人口密度较大D.洪水灾害频发10.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A.地形平坦广阔B.土壤深厚肥沃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湘教版检测1共4页高二地理下表是我国某地的自然要素统计表,据此判断11~12题。要素某地位置120°E,30.2°N附近海拔(米)7年平均气温(℃)16.1七月平均气温(℃)28.7一月平均气温(℃)5.6年均降水量(mm)13201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草原气候12.该地所在地理区域的特色是:A.沙丘起伏,湖泊大都为咸水湖B.森林广布,木材蓄积量居全国之首C.河网稠密,水乡泽国D.山高谷深,山河排列井然有序1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的分界线③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读日本产业向海外转移比例变化图,回答14~15题。14.1951年到1994年,日本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是欧美,其主要原因是:A.技术进步B.交通便利C.资金充足D.市场广阔15.日本向亚洲其他国家转移产业的主要原因有:①接近原料地②劳动力廉价③日本政府政策④市场广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6.下面是某城市处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其发展水平处在初期阶段的是:17.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工后,所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湘教版检测2共4页高二地理①长江下游水量减少,其通航能力会大大降低②基本解决了北方的缺水问题③南方和北方的生态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④彻底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8.煤、铁、石油资源都很丰富的省是:A.山东、河北B.辽宁、山西C.辽宁、河北D.山东、吉林下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19.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20.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