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一中高二语文组《归去来兮辞》综合检测题Page2【答案】B【解析】A项,“怅”应读“chàng”;C项,“矫”应读“jiǎo”;D项,“稔”应读“rěn”。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荒芜(wú)惆怅(zhàng)轻飏(yáng)熹微(xī)B.载体(zài)僮仆(tóng)壶觞(shāng)怡颜(yí)C.流憩(qì)矫(qiǎo)首出岫(xiù)盘桓(huán)D.丰稔(niàn)西畴(chóu)窈窕(tiǎo)耘耔(zǐ)Page3【答案】C【解析】C项,“自然”的意思是“不勉强,不拘束”。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脱然有怀,求之靡途脱然:轻快的样子。B.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眷然:思念的样子。C.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自然:本来的样子。D.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怅然:失意的样子。Page4【答案】D【解析】A项,“交”,①一齐,同时;②名词,有交情的人。B项,“夫”,①名词,成年男子的通称;②助词,用在句中。C项,“奚”,①疑问代词,为什么;②代词,什么。D项,“形”,都是名词,身体。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A.①饥冻虽切,违己交病②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B.①问征夫以前路②乐夫天命复奚疑C.①奚惆怅而独悲②乐夫天命复奚疑D.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寓形宇内复几时Page5答案D【解析】D项,“委心”的意思是“随心”,“去留”的意思是“生死”。这句话应翻译为: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A.善万物之得时——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B.策扶老以流憩——拄着拐杖出去,到处走走,随时随地休息。C.复驾言兮焉求——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D.曷不委心任去留——为什么不委曲自己的心,任意地去或留呢?Page6B,试题分析:①说的是作者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④表明作者的心志。排除这两项即可。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对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的赞美的一项是()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④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⑤或命巾车,或棹孤舟。A.①②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Page76.B.试题分析:B项,“优美宁静”不当,从“三径就荒”可以看出;“明白了田园生活的乐趣”不当,这是作者的设想。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归去来兮”一声浩叹开始,表达了作者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归家的愿望,并把这个愿望变成一种行动。B.第2段写作者到家之后,看到家人热烈欢迎的场面和庭院内优美宁静的情景,明白了田园生活的乐趣。C.第3段是第2段内容的拓展,继续写田园之乐,不过这段文字从上段的庭院乐趣写到了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D.文章最后一段以一叹三问开始,最后发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感慨,表现了乐天安命、委心乘化的思想。Page8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麾去:撤掉;退掉)。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明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写作《五柳先生传》形容自己……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为实录。陶渊明的双亲年迈,家里很穷,他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自足,终因劳累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却被他拒绝了。后来担任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