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案叙事有波澜一、教学目标1、体会叙事时波澜起伏的效果;2、了解三种常见的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二、教学重点感悟并掌握兴波澜的方法。三、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上次我们写了富有个性的人,今天我们来谈谈叙事记叙文。叙事记叙文的写作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讲故事的艺术。“故事人人会讲,各自戏法不同。”生活中许多事都很平凡,不见得曲折复杂,可作家把时序打乱,重新组合,往往会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因此,写作就存在一个兴波澜生变化的表达技巧和方法的问题。前人总结了“有奇方可传,无巧不成书”的写作技法,所以唐人干脆把自己写的故事叫做“传奇”,明代的《拍案传奇》《今古传奇》大都把故事安排得曲里拐弯,疑团阵阵,而素材还是来源于生活。为什么要化“平凡”为“神奇”呢?以唐伯虎作诗引入学习的课题。二、出示教学目标(见上)三、第一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一:出示自学思考题:叙事时为什么要波澜起伏?学生讨论,交流。(二)自学展示一教师点名学生发言,引导明确:1、文似看山不喜平。2、作诗要“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起。”3、平静的湖面固然能给人以美感,而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4、平铺直叙,见头知尾。则索然寡味。5、情节曲折,波澜迭起。则吸引读者。四、第二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二1、自学内容:请同学们欣赏两个作文片断。2、自学要求:欣赏完后,请同学们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个片断,为什么?学生朗读,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情。(二)自学展示二教师点名学生发言,引导明确:第一个片断:设置悬念,能吸引读者的注意,使情节有波澜。教师点拨让叙事有波澜的方法一:设悬解悬法实际演练:给故事添一个合理的结尾只借一元钱一位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可以,您想借多少呢?”“一美元。”“一美元?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经理惊诧地看着他。“是的,我只需要借一美元。可以吗?”“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经理彬彬有礼地说。“好吧。”那人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放在桌上,“这些票据做担保可以吗?”经理清点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是的。”富豪不动声色地回答。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办理手续。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我们便把这50万美元的股票、债券都还给您。”“谢谢!”富豪办完手续后,从容离去。请续写,尽量合理地解决这个悬念。教师储备:(一直在一旁观望的银行行长怎么也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问这位富豪:“对不起,先生,我想问您一个问题。这实在弄不懂,您拥有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还要借一美元呢?”“好吧,我可以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里来办事,需要一段时间,随身携带这些有价票据很不安全。我曾到过几家金库,想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票据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况且借款利息很便宜,一年只要支付6美分……”行长恍然大悟: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他们能用头脑支配金钱;而只有金钱没有头脑的人则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头脑被金钱所支配。经商斗智,善谋者胜。)教师小结:设置悬念并不难,难的是水到渠成地解开悬念,让读者觉得并不突兀而又拍案称奇,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则故事,你怎样解悬。五、第三次自学展示(一)自学指导三1、自学内容:请同学们认真欣赏两篇作文――《最好的奖赏》、《母亲的后悔》。2、自学要求:请大家能分析完成以下两个思考题目。(1)两篇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2)你觉得有怎样的作用?学生朗读,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母亲的后悔(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安徽考生见到这个作文题,动笔之前,我似乎又看到了母亲那忧伤的神情。母亲深为自己的行为后悔,后悔她杀了家里那只全身脏乱的老母鸡。5月上旬,我们这里防“非典”正处于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