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题(时间:90分钟适合班级:14级学前教育)姓名_____班级_____学号_____成绩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许多人都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生活经历,这是感觉的什么规律()A.相互作用B.感觉对比C.感觉适应D.替代现象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说人的()是相对稳定的A.认知过程B.个性C.情感特征D.意志3、研究表明,()岁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A.2~3B.4~5C.3~5D.5~64、老师教小朋友学习一首歌,一遍一遍地教,幼儿学了一会儿,开始看起了图书,这是()现象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注意分散D.注意稳定5、幼儿园里老师教幼儿新动作时,要先教幼儿学会动作,再配上节拍,最后配上音乐。这是因为幼儿的()能力较差。A.注意广度B.注意分配C.注意分散D.注意稳定性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A.遗忘速度很快B.遗忘速度很慢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7、在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中,实验证明第56周开始学习爬楼梯的孩子比第43周开始学习爬楼的孩子学得更快,这反应的是()因素的影响。A.教育B.环境C.遗传D.生理成熟8、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的小朋友能够集中注意()分钟A.3~5B.10C.15D.209、在幼儿教学工作中,当刺激物数量较大时,我们强调图形之间距离适当或者以组合规律呈现,这反应了知觉的()特性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10、心理的研究对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以下不属于心理过程的是()A.认知B.情感C.意志D.动机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中有两个及其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和未选均无得分。1、以下哪些因素能吸引幼儿的无意注意,()A.新奇的B.刺激强烈的C.对比鲜明的D.运动变化的2、根据记忆有无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分为()A.无意记忆B.机械记忆C.意义记忆D.有意记忆3、根据感觉的“适应”规律,我们在幼儿园时应该()A.教师应轻声细语,创设安静的环境B.从户外进入室内或室内到户外时,要停留片刻预防意外C.教师播放音乐时,音量应适中,以幼儿能够听清为主D.制作教具,突出教育目标,突出对象与背景的差异4、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的科学,在心理现象中,个性心理包括()A.思维B.需要C.动机D.能力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心理是一切有生命物质的特性B幼儿的再认能力优于再现能力C.脑是心理的器官D.圆形对于幼儿来说最易辨别三、是非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6个月大的婴儿已具有深度知觉。()2、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从背景中选择出来,这是知觉的理解性规律。()3、幼儿听到王老师的脚步声,这属于感觉。()4、幼儿年龄越小视力越好。()5、让幼儿吃完糖后吃蘑菇能增加幼儿对蘑菇的喜爱。()6、老师在白板上贴红色是利用对比规律让图形更加突出。()7、幼儿的注意和记忆的目的性都不明确,需要教师引导。()8、幼儿的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9、知觉对象由许多具有不同特征的部分组成,但并不认为它是许多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看作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10、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联想。()四、案例分析(本题共4小题,共30分)(一)1920年,在印度狼洞发现“狼孩”阿玛拉(8岁),她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但不具备正常儿童的心理。她四肢爬行,不穿衣服,白天睡觉,夜间活动,用舌头舔食生水和流汁,吃地板上的生肉。阿玛拉活到17岁。在辛格夫妇的精心训练下2年后,阿玛拉能直立,6年后能直立岁儿童的水平行走,7年后学会40多个词,智力相当于4岁。1、材料一中,为什么狼孩回到人类社会2年后才能直立,6年才能行走,7年才学40多个词?(5分)2、什么是关键期?请结合关键期的相关内容谈谈幼儿教育的重要性?(10分)(二)老师正在讲故事,4岁的明明开始还能认真听,突然,一只小猫跑进来,明明的眼睛立即随着小猫转,注意力都放在小猫身上。其后老师又带小朋友们到户外观察桃树,老师正讲解着,邻近树上传来小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