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是本册教材第五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为人文主题,以“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为语文要素,最终落实“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要求。《麻雀》和《爬天都峰》这两篇精读课文,承载着相同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习作单元精读课文,引领学生学习写作知识与表达方法的功能定位。《爬天都峰》按爬山前、怕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写清楚了爬天都峰这件事。本课教学继续学习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把一件事写清楚的不同表达顺序,进一步丰富学生多样的表达方式。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阅读和习作已经有了自己一定的能力,但对于理解文章写作特点和方法并将之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由积累到迁移运用这样的能力是比较欠缺的。第一篇精读课《麻雀》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写清楚一件事要按一定顺序写;要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爬天都峰》的教学应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感受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进一步丰富学生言语表达的经验。三、教学目标针对本单元语文要素,本文训练点,和学生情况将教学目标设为以下三点:1.认识“级、链”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颤、攀”等10个生字,会写“假日、抬头”等词语。2.梳理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3.学习作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其中,第2、3点为教学重点,教学中的第二条为教学难点。四、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和学习单。五、教学过程本课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设计了以下四个板块。板块一:通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板块二:细读课文,体会有序表达。板块三:精读语段,学习表达方法。板块四:比较阅读,丰富表达方法。下面我逐一板块进行说明。(一)通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上课伊始通读课文分组出示重点生字词,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自主识记。根据课堂生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指导。而后,带词入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重点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的要求。(二)细读课文,体会有序表达学生默读全文,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填写学习单,借助关键词句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把课文写清楚的。帮助学生梳理写事情的顺序: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最后提示学生有序表达时写清楚一件事的重要方法,文章的作者就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把“我”爬天都峰的来龙去脉写清楚。统编教材指出:写作教学,要注意教学的梯度问题,注意激发兴趣,每次突出一个点,逐步连成一线。本课的教学我使用学习单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写作顺序,重点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第一个训练点“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三)精读语段,学习表达方法默读全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写作顺序,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表格,让学生按照表格提示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本环节借助表格这一学习支架展开教学活动,再次训练学生有顺序地表达课文主要内容,进一步体会有序地表达。环节二,精读句段,体会写法。学习把“我”爬山过程写清楚的方法,是本课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重点研读2——7自然段。运用抓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和情境朗读的策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交流研讨中,掌握作者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方法。这一环节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学生默读2——7自然段,画出写“我”爬山的句子,引导学生圈画动词“爬、攀、爬”体会“我”爬山时连贯的动作。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像小猴子一样”体会“我”攀爬时困难,但动作灵活的样子。指导学生朗读,边读边想象爬山的姿态,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向峰顶的情景写清楚的。最后小结,作者就是抓住怎么做,通过连贯的动作,把“我”爬向峰顶的情景写清楚。第二步,学生再次读2—5自然段,同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前的情景写清楚的。在学生汇报第二自然段写怎么想的部分时,引导学生圈画“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等关键词句,在情景朗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