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课程答疑主讲人:陈爱苾问题1:支架式教学有哪些特征?1.依存性搭建支架是实施支架式教学的第一阶段,其表现出来的显著特征为依存性,即教师设计教学任务,教师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都要时刻依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2.退去退去是实施完整支架式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即教师将提供给学生的“帮助”撤出。当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有助于他们进步的支架之后,则应该考虑适时退出。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获得需要师生互动过程中数次搭建、退出支架。3.责任转移责任转移即在多次搭建、退出支架过程之后,学生真正获得了某种能力,并能够独立完成某种任务。由研究指出,自主能力水平的提升是支架式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志。问题2:讨论支架式教学有哪些局限性?①对教师的学识、认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果对这一教学模式从理论上认识不足,在搭建知识框架时“包办太多”或者“放手太晚”,没有发挥出阶梯层次性设置,便大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②由于教师思维的局限性以及自身的经历和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对学生的发展能力估计不足、对支架的搭建不尽合理等现象,要么设置的问题、活动大大超出能力范围,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要么设置的问题、活动太过简单或肤浅,不利于学生沿支架向上攀登,这些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③支架式教学模式往往针对一个系统的单元知识设置,知识内容的难易程度可能导致搭建支架过程拉长,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暂时不够明确,反倒有喧宾夺主之嫌。因此,如何巧妙、准确地运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何合理、有效地搭建不同层次的支架,仍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我们相信,随着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种模式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天地。感谢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