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知道电荷守恒定律.2.知道什么是元电荷.3.了解三种起电方式。【教学重难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教学准备】实验工具(小梳子、玻璃棒等)【引入新课】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进行新课】摩擦带电教师: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什么?学生:摩擦起电教师:对,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教师做演示实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教师:原子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那么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电子的转移.感应带电教师:对,所以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教师做演示实验: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B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和B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教师: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提出问题:静电感应的原因?带领学生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提出问题:除了摩擦起电,还有没有可以使物体带上电的方法?实验: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带电枕形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反复多次接触球形导体C,使之带正电。将C移近A,用与有机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分别靠近A、B。(如图所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前面的现象,总结得出静电感应的概念。静电感应:将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感应起电。(教师用多媒体模拟,加深学生印象)[结论]不仅摩擦起电可以使物体带电,静电感应也可使物体带电。得出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元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单位:库仑符号:C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电荷量e的值:e=1.60×10-19C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和电子的质量me的比值,为C/㎏【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课堂练习】111076.1eme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C.元电荷就是质子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2.5个元电荷的电量是________,16C电量等于________元电荷.3.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成点电荷D.一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点电荷【参考答案】1.D2.8.0×10-19C16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