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回忆我的母亲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一个姑娘,想要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去向他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就挖出自己的心交给儿子,年轻人高兴的捧着母亲的心去见自己的情人。可是,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这时,那颗还滴着鲜血的母亲的心连忙问:“孩子,你摔疼了吗?”这,就是母亲心。天下母亲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心是相同的!面对这样的心,我们何以为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作者是如何回报母亲的深恩的。导入导入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于1944年2月25日病逝,享年86岁。3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了《朱母钟太夫人传略》。朱德同志深感母亲的养育之恩,写了本文,并载于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4月10日,延安各界举行公祭。文体知识——回忆录体裁特点: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于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文体起源:儒家经典《论语》;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古人撰写的一些吊唁文章和墓志铭,也带有回忆录的性质。分类: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前者如凯撒的《高卢战争回忆录》;后者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写作原则:“三亲”原则——亲闻、亲见、亲历。初读课文初读课文文章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分段归纳。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第二部分(第2-13段)记叙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第三部分(第14-17段)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表达了继续革命的决心导入导入跳读课文,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这些时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品质?时间顺序母亲经历的事情母亲的思想品质作者小时候好劳动”“整日劳碌着”勤劳俭朴、聪明能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1885—1900年前后退佃、搬家和天灾没有灰心,反感为富不仁者坚强不屈爱憎分明朴素的阶级意识1905年节衣缩食,供“我”读书有远见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1908年支持和慰勉“我”参加革命深明大义1919离开土地不舒服离开土地不舒服热爱劳动勤劳一生1924-1927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勤俭持家、深明大义1937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支持革命、期望革命成功194486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岁高龄仍“不辍劳作”热爱劳动、勤劳一生造句:用“母亲是__________”的句式谈自己的感受,从原文中选择一句话来概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母亲是个爱劳动的平凡的人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母亲是整日劳碌的人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小结小结小结2—13自然段内容叙述贫苦的家境(2—13段)和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及坚韧顽强的性格、爱憎分明的情感。品读课文品读课文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日常小事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叙事方法叙事方法倒叙顺叙倒叙顺叙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按时间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本文采取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品读课文品读课文阅读第14-15自然段,思考: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者从哪些方面书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作者从哪些方面书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抒情和议论1.1.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2.2.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3.3.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品读课文品读课文阅读第16-17自然段,思考: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1.1.痛悼母亲的离去;痛悼母亲的离去;2.2.对母亲的高度评价;对母亲的高度评价;3.3.决心尽忠革命事业。决心尽忠革命事业。品读课文品读课文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直接呼应题目,引出下文的句子是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