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说“屏”1.作者介绍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2.有关屏风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古代称之为“扆()”,亦写作“依”,即设在户牖之间的屏风。《辞海》上载有“黼()”“斧”“斧依”,都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古代帝王使用的屏风,因上有斧形花纹,故得名。我国古代建筑大都是土木结构的院落形式,不如现在的钢筋水泥房屋那么严紧。为了挡风,古人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此外,屏风还是建筑物中可以移动的精巧隔断,有的在床后安置屏风,亦作倚靠或挂置什物之用。由于屏风常摆设在室内明显的位置上,人们会在屏风本身的美化和装饰上下许多功夫,因此它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传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著名手工艺品之一。图1湖南汉墓出土的漆屏风图2湖南汉墓出土的漆屏风张大千的《泼彩朱荷》屏风法籍华裔名画家赵无极的《1.4.66》“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1.生字屏风(píng)帷幕(wéi)伧俗(cāng)2.词语纳凉:乘凉。伧俗:粗俗鄙陋。忒:太。①人们都喜欢用美妙的词句、动人的诗篇去赞美那些湖光山色、花香鸟语,却很少有人赞美过细菌。一提起细菌,人们总会感到一种不祥之意,因为它能传播疾病,给人们带来痛苦。可是,谁又能想到细菌也有有益的一面呢?细菌也有益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跟细菌打交道。细菌非常微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可是有些细菌对人类却起了重大作用。譬如,在工业上,可以利用细菌勘探石油;在日常生活中,像我们食用的醋泡菜和我们饮用的红茶菌,都是利用细菌制成的;还有农作物生长也离不开细菌。大家知道农作物要想长好,土壤必须肥沃,而土壤的肥沃就是靠有些细菌来发挥作用的。③科学家经过观察发现:在一克重的土壤中有一亿到几十亿个生物,其中大部分是细菌。土壤细菌能把土壤中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的养料分解成植物所需的物质。另外,土壤细菌还能制造各种抗生素和微生素,帮助植物抵抗病菌,促进植物生长。但是也有些细菌对植物有害,它们会吞食养料分解成异物,使土壤板结。④因此,我们要消灭有害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