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火山上的短暂稳定课程标准:1.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2.认识其历史作用。重点:《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难点:对20世纪20年代国际格局的认识。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欧洲安全与《洛迦诺公约》1.欧洲安全问题:(1)法国积极寻求安全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出于自己安全考虑,积极构建安全保障体系。②国内主张对德和解的力量抬头。(2)德国力争同法国实现和解。(3)英国主张促成法、德和解。2.《洛迦诺公约》(1)签订:1925年10月,德、比、英、法等7国在洛迦诺签订。(2)内容:①德、比之间和德、法之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②《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非军事区的规定应得到遵守。③德、法和德、比互不侵犯,和平解决争端。④德国和法、比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发动侵略,越过边界或在非军事区集结军队时,其他缔约国应立即援助被侵犯的一方。(3)影响:①改善了德国同法国以及其他战胜国的关系,有助于稳定欧洲局势。②德国是公约的主要受益者,它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了道路。③《洛迦诺公约》只是帝国主义国家暂时妥协的产物。二、军备竞赛与裁军问题1.裁军问题:(1)背景:洛迦诺会议以后,帝国主义国家为掩盖军备竞赛,纷纷打出裁军旗号。(2)形式:裁军主要分国联裁军和多边裁军两种形式。(3)多边裁军:①法国:保持自己的陆军优势,加强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②英国:力图限制法国的陆军力量,采取扶德抑法,鼓励德国重新武装。③美国:对英法控制的国联采取抵制态度,加速复活德国的经济军事力量。④德国:坚决要求战胜国裁军,打着权力平等的幌子,要求重振军备。⑤意大利:为了抵消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地位,采取与德、英接近的做法。⑥日本:觊觎远东的霸权,为排挤英、美,迫切需要加强自己的海军实力。(4)国联裁军:①1920年,国联就组织过一个非政府间的裁军临时委员会。②1925年12月,行政院成立由各国官方代表组成的裁军会议筹备委员会,但没有取得任何成果。2.军备竞赛(1)扩建海军舰艇:①背景: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只规定了对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吨位限制。②表现:各国竞相发展巡洋舰、驱逐舰、潜水艇等辅助舰只,或致力于改进技术,竞争激烈。(2)裁减海军军备的会议:①召开:1927年6月20日,美国倡议,于日内瓦召开。②代表:英、美、日三国,法、意两国拒绝参加。③内容:美、日主张将华盛顿会议对于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限制比例推广到一切其他舰种。④结果:会议最后不欢而散,一项协议也未达成。3.评价(1)帝国主义利用人民要求和平的善良愿望,打出裁军旗号,制造和缓的假象。(2)实际上却是在欺骗世界舆论和人民,肆无忌惮地进行着扩军备战的活动。三、《非战公约》1.背景:洛迦诺会议之后,法国国际地位下降,法国政府决定重新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2.签订过程:(1)1927年4月,法国外交部长白里安致函美国人民,建议两国决不把战争作为政治手段。(2)1927年底,美国照会法国,建议将美法双边条约改为多边条约。(3)1928年8月27日,15国在巴黎签《非战公约》,即《白里安—凯洛格公约》。3.主要内容:(1)各缔约国“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用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2)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3)关于批准的手续问题。4.评价:(1)《非战公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一大胜利。(2)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这为它们不履行此条约做了准备。(3)《非战公约》对蓄意发动侵略战争的法西斯国家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四、难点突破:1、《洛迦诺公约》对欧洲各大国的地位产生的影响德国:排除了受法国制裁的可能,恢复了国家尊严,参加了国际联盟并担任了常任理事国,在国际关系中获得了相当大的自由和平等地位。英国:以最小的义务获得了平衡欧洲力量的有利地位,成为法德之间的仲裁者和法国的保证人,进一步达到了在欧洲搞势力均衡的外交目的。法国:丧失了对德国的制裁权,连自身的边界安全也被置于英意两国的空头保证之下。总之,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关系,而《洛迦诺公约》是在欧洲局势特别是法德关系趋于稳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