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专门的文化课,介绍商朝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青铜器。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文化本身的概念理解较浅,但甲骨文、青铜器作为商朝文化代表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师多设计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像培养自己的历史想像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像,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像,能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的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白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四、教学重点:重点;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难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五、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讲授法六、教学用时1课时七、教学资源多媒体、实物展示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歌曲《中华汉字》导入新课:1古老的龟背上长出了汉字,古老的汉字上长出了华夏,口里含一点就升起了红日,大字落一行就托起了天下说文解字韵系编钟,细说咱文字的理,二十五史魂绕黄河,尽唠咱家中的话,道家的风来儒家的雨。秦朝的砖来汉代的瓦,正正方方方方正正写了五千年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风流一幅画。中华汉字啊中华汉字横竖扛起一个――一个智慧的民族撇捺支撑咱们――咱们强盛的中华强―盛―的―中―华【提问】古老的龟背上长出了汉字,指的是什么字?编钟属于什么器皿?让我们今天一起走进第9课,探索甲骨文和青铜器背后的奥秘。(二)讲授新课一、甲骨文1、含义:商朝,刻在龟甲、兽骨上用于占卜的文字用电视剧中的情节感受何为占卜?——这是迷信在人类文明不发达的远古,人们遇到例如流星雨这些他们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时,只能依靠占卜【自学】比比看,谁最快(1)在商代能够进行占卜的都是哪些人?(2)他们都向谁占卜?(3)王室贵族通常遇到什么事情,才会去占卜?(4)占卜人是如何进行占卜的?2、甲骨文的伯乐:王懿荣3、甲骨文的出土地点: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4、甲骨文的意义:通过识读甲骨文文字得出意义伐、刑——国家大事禾、麦——农业、羊、牛——畜牧业舟、车——交通得出:1、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游戏——“挑刺先生”。游戏规则:教师说出一句话,由学生找出错误,进行分析。找出“我国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这句话的错误。【图片】瓜字的演变3、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2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人类的古老文字包括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马雅人图形文字,这三种古文字早已灭绝,唯有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观看图片,学生在平时的作业中将汉字写的十分不工整,给出希望: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多媒体展示《金文》:(1)要求学生能够区分甲骨文与金文,通过对比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甲骨文的认识,并初步把握我国文字演变的发展趋势,起到承上的作用;(2)通过学生对“刻在青铜器上文字——金文”的简单了解,导入下一框题“闻名于性的青铜器”,起到启下的作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