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中国的地理区域划分一、位置秦岭淮河1.海陆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2.经纬度位置:在34°N以南,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大部分位于100°E~120°E之间二、地形(1)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东部平原、丘陵广布,西部是盆地、高原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南岭、武夷山、雪峰山、台湾岛、海南岛等;(2)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①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A、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水稻土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含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巢湖平原,长江三角洲等。这些平原地区多人工培育的水稻土。均为商品粮基地;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有“水乡”之称。B、东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包括江南丘陵、两广丘陵、闽浙丘陵(东南沿海丘陵)三部分组成。这些丘陵多红壤和黄壤分布(即地带性土壤)。南岳衡山,革命纪念地井冈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庐山、黄山、武夷山以及闻名天下的桂林山水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成为重要旅游资源。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②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A、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成因分析:四川盆地形成过程中,周围的细沙笔泥土被流水冲积到盆底,有些矿物质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紫红色砂岩和页岩很容易风化而形成紫色土,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是比较肥沃的土壤。)B、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溶岩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农业区);三、气候:气候特点:①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②降水在800毫米以上,东南沿海和山地迎风坡降水最多③冬季气温在0℃以上,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滇两省南部在15℃以上④东南沿海(台、闽、粤、琼)受台风影响严重。长江流域6~7月梅雨,7月中旬开始伏旱。四川、广东、海南、贵州、云南、台湾受寒潮影响小武汉长江珠江南方的主要河流四、河流: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太平洋塔里木河澜沧江河流特征河流水文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河流上游穿行在高山峡谷中,水力资源丰富,下游航运价值较高。•长江的忧患:•①长江为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流域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雨季较长,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为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②长江中上游地区,长期以来滥伐滥砍、陡坡开荒,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带到下游地区,影响河流排洪能力。•③长江下游地区的河湖长期淤积,湖泊面积减少,蓄洪能力大大降低,湖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长江的治理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治理:①一方面在长江的中上游地区修水库、水利枢纽(三峡工程等),下游地区加固江防大堤、建分洪、蓄洪工程等。②另一方面要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旱涝灾害,开始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长江的治理三峡水利工程建设•区位条件•位于湖北宜昌三斗坪;•为河流峡谷地带,蓄水条件好;•处在阶梯过渡地带,水能丰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大且冬季不结冰;•库区地质条件稳定安全。•主要作用•防洪•发电•航运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生态效应正面——主要发生在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有效减轻洪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⑷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生态效应负面——主要发生在库区•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移民任务艰巨,且移民、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可能诱发地震及滑坡等;•库区、库尾泥沙淤积加重;•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水中生物中的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