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将学科知识向学生本位的转化传统的美术课是老师由故事图片等引导再示范画,学生看后临摹,教师把自己设计好的课堂呈现给学生,学生来配合老师完成本课堂的内容,我认为这样时间久了会给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老师会依赖自己的学生配合自己的方式,学生也会依赖自己老师的讲课模式,以至于换了老师和学生都会显得有些不适应。现在的美术课就不一样了,课堂可以直接交给学生,让学生来掌握整堂课,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老师真正成为学生吸收知识过程中的好助手,就拿海洋课程来说,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先认识海边在探索海底,再创作海洋世界,中间都是要孩子们自己思考自己去探究,我只需要为他准备他所需要的素材,引导他根据自己的认知和想法画出海洋世界,在海洋课程《我是船》这一课中,我把整堂课设计为三个模块:1、故事引入,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船,确定自己想要的一艘船,进行一次创作;2、故事继续,初次设计的小船遇到了困哪,怎么办呢?找出解决办法,在一次创作的基础上进行二次修改;3、经过完善的小船,已经变得很强大,可以去海上航行啦,航行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课下可以编成故事演一演。整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故事情境自己去感悟,自主发现,自由探索,教师只起到引导和技术指导的作用,以上是一点个人的浅见,这也是我在全课程美术课中想到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