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开天辟地》课堂实录曲德富点评祝禧《开天辟地》课堂实录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板书:大)这是什么字?生:大!师:我要请几个同学把这个“大”字表演出来。看看你们是不是会表演。(老师邀请学生上台)师:有一个要求,各自做各自的动作,让人一看就清楚这是“大”。不要看别人哦!开始!(生用各种动作表示“大”)师:你觉的谁表演的最像?生:第二个同学最像。师:像在哪里?生:她用她的身体把“大”的意思做出来了。师:原来“大”是一个伸开手臂,岔开两腿,站立着的人,对不对?这样的形状跟大字差不多。这叫象形。再看这位同学在那里不停地用手大幅度晃动,你觉得是不是“大”?生:我觉得她也能表现大,因为她把手势表现得这样扩大,也能表示“大”。师:当然喽,这就叫意会。一个“大”字,让我们四(4)班的同学一演,就那么丰富。用掌声送他们下去。师:我在这个“人”的上面加一横,这是什么字呢?生:天。师:这一横代表什么呢?生:代表天空。师:(板书:天)好,咱们就来说说天。生:天是蔚蓝的。生:天是无边无际的。师:看我在这个“人”的下面加一横,认识这个字吗?生:不认识。师:这个字呀后来作了演变,它就是我们现在认识的(板书:立)生:立。师:下面这一横表示什么呢?生:下面这一横代表大地。师:这个人就站在了大地上(板书:地)我们简单地聊聊“地”,你觉得“地”怎么样?生:地非常的厚。生:地非常的大,而且很辽阔。生:地上面有很多生物。生:地的颜色是很多的。生:我觉得地上有许多稀奇的植物。(这个导入很吸引人,从“大”到“天”,再到“立”,向孩子们演示了这些汉字的来历,还点到了汉字的造字方式:象形和会意,具有鲜明的汉字文化气息。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讲,这个教学过程还可以再简练一点,如,让孩子们说说天,让孩子们说说地,这些“口语训练”可以省略。)师:广袤的大地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当然,地不经意的一抖动,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古人要把表示人的“大”字放在天之下,地之上呢?生:因为有个神话叫《开天辟地》,那个人代表盘古,他手托起的是天,踏着的是地。师:也许古人造字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人本来就是在天之下,地之上生活的。(这个问题并没有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或者是有创意的想象。因为学生已经知道今天要上的课文,老师只好就此打住。)师: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走进一个又一个的关于天与地的故事。(板书:开天辟地)一起读。生:开天辟地师:我们读过童话故事,也读过寓言故事,《开天辟地》是什么故事?生:神话故事。师:对,它是一个千古流传的神话,它主要讲什么呢?生:主要讲了盘古开辟了天地,后来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学生对这个神话故事已经很了解了。)师:说得真好,既简练又清楚。这个《开天辟地》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世界是怎么来的,像这样的神话故事,是我们人类第一个关于世界最初本源的故事,所以这样的神话又叫创世神话。(板书:创世神话)这创世神话是怎样千古流传下来的呢?生:应该是一代一代把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师:比如说爸爸妈妈讲给谁听?生:讲给他们的孩子听。师:孩子长大了,做了爸爸妈妈后又讲给谁听?生:又讲给孩子听。师:对呀。一代一代这么传下去,我讲你听,你讲他听,这叫什么呀?生:流传。(“流传”是神话故事的特点之一,对“流传”一词的解释很精妙。我们一般都是直接问学生“流传”是什么意思,或者是什么叫“流传”,祝老师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一问一答,就把“流传”解释清楚了。)师:嗯!这种方式就叫口耳相传。我小的时候,我妈妈就给我讲《开天辟地》的故事,我听了一遍就记住了。于是我就讲给我的小伙伴听,他们也记住了。我做妈妈了,我就讲给我的孩子听,他一听也记住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等你们做了爸爸妈妈以后讲给你们的孩子听呀?生:想。师:今天我们就来口耳相传讲故事,首先我们进行第一轮讲述,就讲我们熟悉的《开天辟地》的故事。(从此处可知,祝老师这堂课的任务或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讲故事。)师:请你们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情节到前面来讲。生:我想讲盘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