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课题7呼风唤雨的世纪年级四年级课时第2课时备课人蔡文璨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本篇课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语言生动,浅显易懂,阅读这样的文字,学生不仅提高阅读能力,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更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目标1.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出重点1.听写生词:呼风唤雨科学技术获得依赖潜入百亿探索原子核奥秘程控电话远洋船舶日益物质生活哲学家改善2.上节课我学习了筛选问题的策略,你还记得我们是怎么来筛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最有帮助的问题的呢?二、围绕核心,合作探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全班交流。1.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2.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预设一:当学生交流到这部分内容时,相机出示课文: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生读句子,谈感受。(1)相机区分“发现”和“发明”。(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观的程度超1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从这句可以看出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其改观的程度都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预设二:当学生交流到这部分内容时,相机出示课文: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想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生读句子,谈感受。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人类的生活是怎样的?预设三:当学生交流到这部分内容时,相机出示课文:20世纪,人类登上了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生读句子,谈感受。(1)了解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所获得的发现和发明。(2)这些发现和发明是怎样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预设四:当学生交流到这部分内容时,相机出示课文: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生读句子,谈感受。相比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科学使人类的生活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有了更多创造的空间,改善了人类的生活。预设五:当学生交流到这部分内容时,相机出示课文: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生读句子,谈感受。20世纪的各种科学发明和发现给生活带来的巨大2变化,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科学的力量,会创造更多的奇迹,开出更灿烂的“梨花”!教师小结:通过对筛选出的对课文内容理解最有帮助的问题进行思考、解答,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三、探究写法,体会效果1.《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一篇科普类的说明文,在之前的交流与讨论中,我们解决了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在之前学习《蝙蝠和雷达》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还可以从写法上来提问,这样的问题也十分有价值。2.分享写法类的问题: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自主学习。4.小组合作,班级交流。预设一:出示课文内容: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纪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像这样把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有条理地一一列举出来。为了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成就之大。预设二:出示课文内容:①人类在上百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