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新定位、新形象、新要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互动话题•什么是专业?幼儿园教师是专业吗?•什么是专业标准?为什么要有专业标准?有什么意义?•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怎样才能做一个符合专业标准的幼儿园教师?一、什么是“专业”?(一)专业化职业的六大国际标准•哪些职业是社会公认的“专业人士”?-专门知识: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使用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作为支持的专门化的知识和技能。-专业训练:需要接受较高水平和较长时间的职业训练,包括“临床实习”。-职业规范:有达成共识的、从业人员自觉遵守的职业规范。-专业自主权:在工作中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和决策而不是奉命行事,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承担责任。行业自律:有行业性组织,行业自身具有监督控制的机制和能力。需终身学习: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不断进修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幼儿园教师是“专业人士”吗?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被看作是“半专业”或“非专业”的职业。专业门槛低:谁都可以来当幼儿园老师,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标准社会声望低:幼儿园教师=保姆/阿姨专业期望值低:只要会带孩子唱歌跳舞做游戏就可以。收入低:不如月嫂/保姆必由之路:专业化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誉取决于它的专业化程度。任何一个职业,如果没有专业化就没有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专业化是提高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条件,是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重要策略。(三)幼儿园教师能否成为“专业”?职业存在是否有社会必要性:对于社会生活的不可或缺性,且实践者与其服务对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分离的(幼儿园教师≠妈妈)。是否有专门化的知识:专业化知识是实践的基础,且行业内存在实践标准。是否需要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职业的专业化发展要求从业者需要经过比较长期的专业训练。是否存在职业规范:行业内存在职业规范。从业者是否有专业自主的权利:专业化的实践者具有专业自主性。行业能否自律:有行业组织。是否需要终身学习:专业化发展需要终身学习。二、什么是专业标准?为什么要有专业标准?(一)专业标准是什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二)为什么要有专业标准?改变我国幼儿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偏低的状况,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尊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形成社会共识:幼儿园教师队伍质量决定幼儿园教育质量。•幼儿园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关注的焦点三、《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与要求•框架:三个维度14个领域62条标准维度领域专业理念与师德(第1-20)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专业知识(第21-35)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第36-62)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有什么变化?1.改写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的定义××幼儿园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教师技能大练兵列入这学期工作重点,先后定期对教师进行舞蹈、绘画、案例评析、讲故事等技能培训,开展了系列技能研讨活动。练兵活动一案例评析练兵活动二讲故事练兵活动三舞蹈技能技巧培训练兵活动四水粉画技巧培训练兵活动五自弹自唱技能技巧培训练兵活动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培训什么是幼儿园教师应当具有的专业能力?创设与利用环境的能力组织一日生活和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的能力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的能力计划和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观察、评价和解释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并以此作为依据制定新的教育活动计划的能力与幼儿、同事、家长等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反思性教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前六项是教师实施保育教育工作的能力,第七项是教师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