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图们市第六中学蔡靖宇【教学内容】七年级上册欣赏课《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材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小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同年2月16日首演,献给艺术家协会。在乐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学情分析】七年级新同学在小学阶段有学习歌唱的基础,但对于乐曲有分析和理解能力不是很强。需要教师科学、合理的导入,会让学生感受并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和深刻的艺术表现力。【设计理念】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力求营造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情境及艺术氛围。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对比法、讲授法、启发提问法、聆听法、交流法、练习法等,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体验、感受和表现音乐。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终身爱好音乐的态度和感情。【教学目标】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并对波尔卡音乐及其相关文化感兴趣。2、聆听《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体验波尔卡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3、通过分析音乐作品,使学生能够辨别乐器音色,能够演奏镲和大军鼓两种打击乐器;了解约翰·施特劳斯并更加关注他的作品,【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波尔卡所表现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音乐表现要素对音乐作品形象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大军鼓镲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一、审美期待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在学习这首乐曲之前呢我们先看这样一段视频,看视频的时候我们要思考,视频中乐曲的音乐情绪?适应的场景?拍号?1播放视频:《溜冰圆舞曲》提问学生:乐曲情绪拍子适应场景,欣赏音乐并回答:速度快柔美三拍子舞曲适合在舞会音乐会,晚会等播放旧课复习和即将学习的波尔卡形成对比、较快的了解波尔卡的曲子风格等特点视频:1”提问:1’二、审美体验与探究现在我们要听一下本节课要学习的乐曲,还是刚才一样的问题,曲子的情绪?适应场景?拍号?1初听音乐: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并思考:(1)乐曲的速度情绪体裁初听音乐:思考并回答:乐曲的速度:快速乐曲的情绪:轻松欢快乐曲的类型:舞曲不同点:节拍不同,典型学生通过对音乐进行感知,在欣赏过程中了解波尔卡音乐的特点。并通过分析音乐要素,理解乐曲表现的情境音乐:3’06”提问:2’简介波尔卡及对比:2波尔卡:19世纪产生于波西米亚地区速度较快的二拍子舞曲(2)波尔卡与圆舞曲的区别有哪些?(3)简介乐曲创作背景为分析音乐做准备、约翰施特劳斯接受接受金星艺术家协会的委托,为当年的维也纳狂欢节创作一首乐曲。同年2月在舞会上进行首演,这首乐曲是作者最为得意、最有演出效果的乐曲之一。作者加入了一些生动而逼真的造型性音响,突出乐曲的标题性和描绘性,(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音乐,听音乐的时候思考。乐曲可以分为几个大乐段,有没有反复乐段?)2再听音乐思考音乐共可以分为几个大乐段?(可以在听音乐的时候用手数一下)有没有反复段?追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速度力度情绪?(学生回答后)教师:老师相信其他没有举手的同学也有自己的答案,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这首乐曲,老师来播放音乐你们听到音乐情绪有变化的时候,马上举手示意老师。节奏不同。相同点:二者均为舞曲音乐和舞曲体裁聆听教师讲解,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分析音乐做准备。学生:有三个乐段。四个乐段(教师回答:这位同学可能分析的更细一些,把小乐段也划分出来了)答案不统一跟随老师一起分析音乐:听音乐分析音乐听音乐分析音乐回答问题力度有变化,有的时候会弱有的时候会强:乐器种类很多。小提琴号鼓镲。这是西洋管弦乐队所表演的交响乐曲听音乐分析音乐聆听音乐分析音乐回教师问题:前一乐段的力度较强,这个乐段力度较弱,但是有几处也很强。有:大军鼓大镲总结圆舞曲与波尔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