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四节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一、明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⒈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阶级、民族)⒉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本原因)⒊思想: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钳制思想,摧残人性⒋外部: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二、明清进步思想家1、李贽(1)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1)、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2)、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鞭挞程朱理学的虚伪性;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4)、主张男女平等(2)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1).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2).其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进步性。2、黄宗羲(1)黄宗羲主要思想:(1)政治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君臣平等思想;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2)具体制度: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3)经济思想: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2)黄宗羲思想的影响:为近代反专制斗争提供思想武器3、顾炎武(1)主要思想:(1)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众治”的主张(2)批判官僚士大夫的腐败(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4)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2)顾炎武思想的评价(1)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这些具有民主色彩。(2)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较大。(3)但是这些思想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4、王夫之(1)主要思想:(1)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2)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3)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2)王夫之思想的地位:1、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2、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5、唐甄(1)思想主张:反对专制君主;对“官”进行猛烈冲击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3)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多研究有关国计民生现实问题,反对空谈。(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明清进步思想的评价(1)进步性: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为儒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2)局限性明确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封建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基础。儒家思想经久不衰、长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原因(1)不断吸收其它思想,发展完善,随历史潮流与时俱进(2)统治阶级推崇、提倡(3)适应了广大民众信仰的需求(4)儒学家门的主观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