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但愿人长久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水调歌头·中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朝廷皓月当空观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眼睁睁埋怨十全十美宽慰吟诵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婵娟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古时候,___________,______思念_____(什么时间)(谁)(谁)写下了___________。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了中秋之夜,在密州做官的文化学家苏轼看到那圆圆的月亮,思念起了分别七年之久的弟弟,创作出千古传诵的佳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划分层次一、(1~3):创作原因——中秋思手足二、(4、5):词的意见——埋怨化宽慰三、(6):低声吟词——千里共婵娟全文苏轼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一天苏轼看到,便弟弟而心绪不宁。他看着圆圆的月亮,不禁起来。但他转念又想人生本就有悲有欢,有离有合的,于是心里又了许多。圆月思念埋怨宽慰苏轼望着月亮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为何又突然“埋怨”月亮呢?苏轼认为是月亮增加了自己的烦恼和思念之苦,是月亮无情地和自己作对。在苏轼看来,月亮应该是有同情、仁爱之心的。自己和弟弟天各一方,月亮应该同情手足分离,不应该这圆、这么亮,所以,苏轼对月亮深感不满,心生埋怨之情。主题:本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表达了苏轼思念亲人、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并向世间所有饱尝离别之苦的人送上诚挚的祝愿。1、本课写作技法:本课在叙述的过程中,运用________,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这些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间接地刻画人物心理。课文中更多的是对人物心理的间接刻画,间接刻画与直接刻画的巧妙结合,使整篇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心理描写2、片段模仿同学们,你能模仿本文的心理描写,写一写你向家人或朋友道歉前的心理活动吗?相信你一定能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