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品研习任务群与整本书任务群的关系——以《论语》为例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周鹏一、“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这一新词除了体现生本观念外,别无新意。1.以前叫“教学内容”,现在叫“学习任务”。教学内容指向学习的对象,强调的是知识,侧重指向教师的教,强调知识讲解的精准;学习任务指向学习的规划,强调的是活动,侧重指向学生的学,强调方案设计的优化。对于会教书的教师来说,不管这些概念如何变化,他都会强调学习活动与方案的设计,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为他明白意义是自我建构的学习理念,也深知真正的教育始于自我教育的教育本质。一、“学习任务群”?2.以前叫“教学目标”,现在叫“任务群”。教学目标强调的是知识学习的方向,侧重于学习要取得的结果;任务群指向若干相互关联、自成体系的活动与方案,重在过程。任务群这一概念意味着教师的教学重心是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方案,每一项活动方案包括目标、流程、检测、反馈、资源、时间、平台等等,涉及的是整个学习情境。二、“传统文化作品研习任务群”?1.这一任务是针对传统文化学习和理解的。也即就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学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方案;寄望通过这些活动方案的实施,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构建精神谱系。二、“传统文化作品研习任务群”?2.应该学习传统文化,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①一个”自由的人“首先必须承继人类的传统。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只有承继过去,才能拥有现在和未来。黑格尔就说过,人类必须“豪饮过真理的盛筵”才可以拥有未来,否则,就会产生“精神流浪汉”,“精神流浪汉的数量千万不能再与日俱增”。正如里尔克所言:“不给灵魂筑一座庙宇,灵魂就会流浪。”灵魂的庙宇是是用人类传统文化的砖石筑建的。黑格尔在其《哲学讲演录》中说:“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提到古希腊,就会涌起一种家园之感。”当这种“家园感”丧失,人就只有一种状态——失魂落魄,无所皈依。二、“传统文化作品研习任务群”?2.应该学习传统文化,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②一个“自由的人”也必须承继民族的传统。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说过:“城邦显然是自然的产物,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就像荷马所指责的那种人:无族、无法、无家之人,这种人是卑贱的,具有这种本性的人乃是好战之人,这种人就仿佛棋盘中的孤子。”卡西尔在《人论》中所言:“人是运用符号创造文化的生物。”这意味着人必须选择生活在文化里,且以创造文化为使命。人是寻求意义的生物,意义就在于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二、“传统文化作品研习任务群”?2.应该学习传统文化,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③母语素养的核心是古诗文素养。余光中倡导:“白以为常,文以为用。”母语的纯粹与雅正必须源自对古诗文的承传。如果没有古诗文的熏染与浸泡,我们与西人有何区别?印第安人谚语曰:“是狗让我们成为人。”是传统文化图腾让人成为一族。成为一族的关键在民族语言。海德格尔:“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示例:(1)没有在深夜里痛哭过的人,是不能与他谈论人生的。(2)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二、“传统文化作品研习任务群”?温习一下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的一席话:人与树是一样的。他越想向光明的高处生长,他的根便越深深地伸入土里,黑暗的深处去,——伸入恶里去。二、“传统文化作品研习任务群”?3.要有效率地实现“树立文化自信,构建精神谱系”这个目标,得分解为三个层面:①正见;②正思维;③正语语文异化示例: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浙江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二、“传统文化作品研习任务群”?3.要有效率地实现“正见,正思维,正语”这三层目标,得有两个前提:①传统文化最优文本或语料在哪里?如何遴选出来?②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如何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