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一)类别概述组别方法特点适件用条结构参数采准彻割/回采评价典型方案空场采矿法(1)特点: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分两步回米,先米矿房后米矿柱,回米矿房时形成的采空区主要依靠矿石和围岩自身的稳固性和矿柱支撑来控制维护。故又称自然支撑采矿法(2)使用本类采矿方法的基本条件:矿石和围岩均稳固。全面采矿法在阶段(或盘区)中把矿体划分为矿块,在回米矿块时留出规则或不规则矿柱来维护空区,当矿体厚度小于3m,整层回采,大于3m,分层回采,在开采贵重金属时常用混凝土预制块或废石垛、木垛等代替矿柱。矿石和顶板岩石中等稳固以上的水平和缓倾斜薄矿体,厚度小于3~4m最适宜。矿块尺寸主要取决于矿岩的稳固性,电耙的有效距离和地质构造(断层),矿块一般沿走向布置,长度为50〜60m,矿块之间留2~3m或更宽的间柱或者不留。顶柱厚2m,底柱高3〜6m,或架设人工底柱,矿柱一般为①=3〜5m或X2〜X3m。包括开掘运输巷道、切割上山、放矿溜井、人行联络道、电耙绞车硐室等,放矿溜井在矿块底柱中,每隔5~7m至U12~16m掘进一个漏斗优点:采准工程量小;回采工序简单;通风良好,能适应矿体形状不规则及倾角变化的条件,灵活性大。缺点:是顶板暴露面积大;采高大于3m以后,检查顶板困难,留矿柱多时,矿石损失大。1、留不规则矿柱全面米矿法2、留规则矿柱全面米矿法房柱米矿法沿走向或倾向划分为矿房和矿柱,在矿房内进行回采作业,采空区一般不处理,但也有用充填法或放顶法处理采空区的。最适应开米顶板和底板岩层中等稳固至稳固、矿石稳固、薄至中厚的水平和缓倾斜矿体。矿房和矿柱的布置方式应考虑矿体倾角和主要断层方位,矿房与矿柱的布置形式有:沿走向、沿倾斜、伪倾斜三种,矿房跨度一般为7~15m,间柱形状有圆形、矩形、和矿壁三种,圆形矿柱①=3〜5m,间距小于或等于矿房跨度。矿壁宽3〜8m。采准切割工程包括下盘运输巷道、漏斗、切割巷道、上山和电耙硐室等。落矿方式浅孔和中深孔落矿,浅孔或中深孔回采可分为整层回采和分层回采两种优点:回采方案灵活,应用广泛;采准工程量小,投入产快;回采工艺简单,贫化率小,成本低,若机械化程度高,并采用锚杆护顶,劳动生产率高,作业相应安全。缺点:工人直接暴露于空场状态下,护顶工作量大。3、留连续矿柱房柱米矿法4、留间隔矿柱房柱米矿法留矿采矿法将阶段分成矿块,矿块再分为矿房和矿柱二次回采,矿房自下而上分层回采,每次崩落的矿石放出三分之一左右,其余的贮存于矿房中作为继续上采的工作台,待矿房采完以开采矿石和围岩稳固的矿体,矿体厚度超过5m时,用深孔和中深孔落矿的阶段矿房法,矿体倾角一般要求:阶段高度,薄和极薄一40〜50m,倾角6°以上、矿石和围岩很稳固、赋存要素稳定的条件下,也有采用50~60m的;矿脉倾角在5~6左右,矿石和围岩稳固性较差、或者矿体有突变现象,则采用30〜40m。顶柱厚度3m左右,运输巷沿脉靠下盘掘进。天井薄,沿脉掘进,以利于探矿,中厚,一般位于矿体内靠下盘接触面。联络巷从天井内每隔5〜6m垂直优点:结构简单,管理方便,采准工程量小,工艺技术容易掌握,所需要的设备比较简单,易于供应。缺点:平场处理松石工作量大,工人劳动强度大,浮石处理完全靠人工,存在顶板5、浅孔留矿采矿法。后再放出。矿房采完后回米矿柱和处理米空区。薄,6°,中厚,5°,矿石不能具有自燃性、氧化性和结块性。若矿石品位高,上部回风巷道不需要保留时,也可以不留。底柱从运输巷道顶板上留3〜3.5m。漏斗间距木漏斗,4〜6m,振动出矿机取6〜7m。高度掘进一。中厚一—电耙巷道底部结构。切割包括拉底和扩漏。回采作业空间保持2米高度。冒落伤人危险,开采厚度较大和倾角较缓的矿体时,平场工作量增加的同时损失加大,且工人在大暴露面的顶板下作业,安全条件变差。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对比表(二)类别概述组别方法特点适件用条结构参数采准彻割/回采评价典型方案空场采矿法(1)特点: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分两步回米,先米矿房后米矿柱,回米矿房时形成的采空区主要依靠矿石和围岩自身的稳固性和矿柱支撑来控制维护。故又称自然支撑采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