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中前行——三年级语文教研组总结三年级语文教研组本学期的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团结协作,真抓实干,以“微课的制作和应用”为切入点,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一、以学习为抓手,更新教育观念。作为学校最大的学科组——语文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应该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智慧和才能。开学初,我们全组老师认真研读了我校的教学工作安排,了解了三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制定了本学期的教育专题和教学计划。之后又通过个人自学、组内交流等多种方式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这一学期组员形成了正确的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二、以课堂为阵地,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实现“有效课堂”这一目标,我们语文组在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自己备出适合自己班级的课。每节课后及时记录教学反思。要求每位教师每堂课必须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教研组要经常商讨备课情况,及时探讨上课后情况,做到周教研活动和随时随地教研相结合。这样一来课堂有效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得更牢固,那么每月的检测就是对课堂有效性最有力的的证明。每次检测后我们组内都会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三、以听课评课为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每学期的校内、组内观摩课展示,全校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是我校搞好教研,提升教师素质的好传统。那么,如何使不同的教师在教研组这个集体中共同成长呢?我想:带着研究的精神听课、带着创新的精神上课、带着诚恳的态度评课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就会提升,我们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如九月底十月初我们组承担了首个“教研组”领衔校本教研的工作,以“微课让课堂更精彩”为主题,我组的刘蕊老师承担了上课环节,其他组员和主管主任共同承担研讨评课环节,8名教师从八个不同角度研讨同一节课,虽然微课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我们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但是我们组员们能迎难而上,提建议、说设想,最后经过近半个月的探讨,我们年级组的领衔活动获得了同仁们的赞赏。在我校的青年教师研讨课中,柴艳、郭育红、田云、马雅美四人积极准备,其他组员给出中肯的建议,在反复修改中顺利完成了此次活动,最终马雅美执教的《海底世界》获得大学区语文组第一名,其他组员分获二、三等奖的好成绩。在这样一次一次的锻炼中,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大雁塔小学团结互助的好传统。四、以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学习是为其他课程学习打下基础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小学里语文学习是最基本,最根本的素养培养,老师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我们语文组开学初就针对每个年级制定了各学段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让老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改变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观念。我们从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扩大阅读知识面等全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语文组进行了各个年级的语文素养考核,检测方法由老师自主检测和学校抽测相结合,集体检测和个别检测相结合,平时检测和期末检测相结合,检测内容朗读、写字、说话或习作,评改同年段交互流水批阅,每次检测教研组总结情况,反思问题,找出改进的措施。平时老师就特别注重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等比赛活动,开展“迎四体”等学生征文活动,参加了学区中心校组织的“写规范字”活动。四、以常规为核心,周密安排好每次教研活动。教学工作以做好常规为基本,在老师们做好每天的日常教学中,语文组定时定点安排好老师们的教研活动。开学初教研组根据年级课务的安排,自主安排好集体备课时间,商讨每周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中的困惑,每两周安排一次集中的学校课堂教学研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