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感悟升华《晏子使楚》教案学科语文授课年级五学校古浪县土门第二完全小学设计者:唐禄年【学习内容分析】《晏子使楚》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凭着自己国势强盛,三次侮辱他,晏子一一地反驳了楚王,以自己的机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习者分析】1.通过了解小学五年级学生是10~11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2.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随意性明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渴望得到教师表扬或同学的赞许;3.学生有强烈认知表现和情感体验,甚至很多孩子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4.本班学生喜欢交流、喜欢合作。喜欢语文课上有好看的图片和精彩的视频来调节枯燥的文字学习。【设计特色】开放的教学视野、精彩的课件展示、独有的情感体验和自然的教学流程使学生学有所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能力目标:1、通过启发引导和小组合作学习了解晏子的能言善辩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晏子语言的“妙”3、利用课堂讨论、探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论辩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想侮辱他,晏子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尊严的事。2、学习晏子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揭示重点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提问: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都被晏子巧妙的反击了。你认为这篇课文的重点我们应放在什么地方呢?(生答,应放在三次侮辱和三次反击上,也就是3、4、5自然段),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主要来学习3、4、5自然段。二、分析重点,理清思路提问:三至五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在哪发生的事?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生: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先写在入城门的时候发生的事,再写见了面后,最后写在酒席上发生的事。三、师生共同学习第三自然段老师请大家以闯关的形式来学习,读第三段之前,请看你们需要闯哪几关?(出示幻灯)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2、晏子是如何反驳的?3、晏子的哪些话说得很精彩?4、精彩在什么地方?(齐读第三自然段)提问:谁愿意攻克第一关?生:我愿意。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师:第二关……生: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师:你们觉得晏子的哪些话很精彩?生:晏子说的这句话很精彩: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师:它到底精彩在什么地方呢?(指第四题)生:晏子毫不留情地说:“这是个城门。”接着又说:“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那意思也就是说,你楚王让我钻狗洞,就必须首先承认楚国是个狗国,楚王也就是狗王了。师:(板书:狗洞——狗国)结果怎样呢?生: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师:同学们,看来你们的阅读水平在逐渐地提高。下边,考验你们合作学习的机会到了。(指幻灯)题不变,分小组学习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帮老师完成任务和板书的?(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小组代表上台发言:第二次在见面的时候,楚王讽刺晏子“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他是在讽刺晏子没能耐,其实他是在讽刺齐国没有人才了,怎么会派你来呀?这时晏子严肃的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这一下子说了齐国人很多。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明说自己是下等人,其实是说楚国是个下等国。(板书:下等人——下等国)我觉得在这一段里,晏子说得话都很精彩。晏子很聪明,让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