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2页第一部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2号《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已经2012年12月5日财政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2012年12月6日共9章49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三章资产第四章负债第五章净资产第六章收入第七章支出或者费用第八章财务报告第九章附则修订的背景与必要性原准则于1997年5月发布、自1998年1月1日实施。1、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的改革医疗卫生、教育体制、社会保险的改革2、财政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如:固定资产的计价需要计提折旧、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的编制、报表附注信息需要提供等3、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由于各行业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创新,一些新的业务或事项在具体会计制度中缺乏规范但又急需处理。建立事业单位统一的概念框架,有利于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具体会计制度尚未做出规范的新问题提供会计处理依据,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处理的规范性和统一性。4、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要保持协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8号)颁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第2页共32页第1页共3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2页5、事业单位会计规范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一层法律:会计法第二层行政法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三层部门规章: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小学、高校、科学、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测绘、地质勘查、社保基金等10项)新准则的主要变化——10大变化一、扩大了准则的统驭范围(第三条)原准则仅统驭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准则是制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根据;二、首次确立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第四条)原准则没有明确。新准则明确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应当反映受托责任,同时兼顾决策有用;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三、合理界定会计核算基础(第九条)原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新准则第九条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与《财务规则》相协调。四、首次设立了“费用”要素。(第十条)考虑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些采用权责发生制,有些采用收付实现制,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非纯粹的收付实现制,为增强准则的统驭性,新准则将原准则中的“支出”要素改为“支出或费用”要素。五、强化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六个要求(第十二条至第十七条)原准则:可靠性、及时性、可比性、相关性、可理解性、重要性六项新准则:可靠性、及时性、可比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全面性六项增加了“全面性”要求,强调“将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全面完整。取消了“重要性”要求,主要是考虑到事业单位并无根据业务事项的重要性调整会计报表格式的权限。六、新增加了“在建工程”资产类别(第二十一条)新准则在非流动资产项目构成中增加了“在建工程”,与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并列,第3页共32页第2页共3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32页这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全面性要求,为将基建项目并入会计“大账”提供了依据。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总说明第三条: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七、明确了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一般原则(第二十二条)新准则规定:事业单位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