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李乐薇进入退出第一课时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房子。这小屋它可能在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畔,在徐志摩的康桥边,也可能有在郑愁予达达的马蹄走过的江南小镇,在舒婷浪漫的橡树林里。这小屋也许像海子的房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或者干脆就是刘禹锡的一间陋室。选择什么样的小屋,往往能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导入新课李乐薇,1930年生,祖籍江苏省南京市。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是台湾当代散文女作家。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省、光、色、味、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气息。作者简介“空中楼阁”,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虚幻的楼台景物,后多比喻虚构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清代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曾引用此语:“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我的空中楼阁》也正是通过虚实相生的写法,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小屋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解题朗读课文配乐朗读,体会课文的意境本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描写的角度是什么?主要景物:山、小屋、树、花、花园、光线、山路、灯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小屋与山、树的关系。这是立足于小屋之外所见。层次结构1.(1--3自然段)写小屋和山的关系。2.(4--7自然段)写小屋和树的关系。3.(8自然段)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第二部分(第9~18自然段)写小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这是立足于小屋所见。1.(9--10自然段)写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2.(11--12自然段)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3.(13--14自然段)写小屋和外界的交通。4.(15--18自然段)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层次结构{小屋点缀山:点破寂寞增加风景树点缀了小屋{近看:树美远观:若隐若现轻灵而自由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定景换观察点){动——静高大——小巧领土有限——领空无限有形围墙——无形围墙空气、光线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白天清晰夜晚朦胧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不同侧面)(定点换观察物)空中楼阁独立、安静}}《我的空中楼阁》结构图第二课时1.在文中“我的空中楼阁”具体指什么?山上小屋--“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思考讨论2.《我的空中楼阁》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理想?作者在文中通过对小屋及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她希望摆脱现代文明社会的喧哗,投入宁静的大自然之中,表现作者对自然的追求,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3.作者采用了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方法,从七个方面将小屋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请概括出这七个方面来。思考讨论(1)小屋与山和树;(2)领土与领空;(3)有形的围墙与无形的围墙;(4)空气与光线;(5)出外与归来;(6)白天与夜晚;(7)设计与装饰。4.作者怎样写小屋和树林的关系?整体感知①树点缀了小屋(由近及远)近观: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树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好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显得别致出色。高出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美而浓的树阴”,“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拟人)。②小屋点缀了树林、树丛(由远及近)远看: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隐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5.如果说以上内容是从实处写,那么作者还从哪些方面怎样写其它?虚写。写花园:由“领土”有限,到“领空”无限;由“有形的围墙”到“无形的围墙”;由花园的花朵到天上的云霞。小屋的光线也富有浪漫的文学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早晨光线加强,花蕊慢慢绽开,傍晚,光线暗淡,花瓣微微收拢。明明是“高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