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与兴趣[摘要]长期以来,信息技术课以其新奇、快捷的特点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学生“贪玩”的天性,使他们在课堂上往往“不务正业”,如果不要求他们学习知识点,那么他们的兴趣会十分高昂,然而,真正到了学习操作繁琐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往往因其操作中遇到的困难而望而生畏。那么究竟如何恰当地延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习?如何充分唤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如何让没每一个学生满怀信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学习中?这一系列的疑问成为了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值得深深思考和需要努力破解的难题。[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信兴趣一、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美国社会学家马尔腾有句名言:“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可见自信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自信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它表现为自身的能力的信心。一个人,只有树立了自信心,才能挑战失败,克服困难,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学习信息技术也是这样。所以我在信息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建立自信在刚开始学习计算机的时候,很多同学有望而生畏的感觉,特别是一些胆子小的同学,他们根本不敢接触计算机,把它看得非常神秘,非常可怕,因此,刚开始他们学习起来非常吃力。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总是鼓励她们,要大胆操作,计算机无论怎么高明,它还是我们人发明的,只要大家使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它一定会听从你们的安排的。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都开始动手操作,在我的鼓励下,很多同学都敢独立操作计算机了。(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维持自信“我能行”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本事做好某一件事。在计算机学习中不断显示“我能行”,就是不断提高学好计算机的信心:我会操作,我能够独立操作,能够……总之,我能行!哪个学生的操作方法与众不同,就让他主动演示给别的同学看,哪个同学的设计别出心裁,就在全班展示哪个同学的作品……我觉得树立自信心并不难,每个学生都有他自身的闪光点,只要老师善于去发现,去鼓励表扬,每一个学生都会是充满自信的人,要想学习好也就不再是难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唤起自信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注重在新课导入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埋藏下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2课可爱的鼠标”时,教师先将鼠标的指针设置成醒目的图标,从视觉上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用语言启发学生:“你们看它(鼠标)像什么?给它起个什么名字?怎样让它指挥计算机帮我们做事?……”,再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演示鼠标的操作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的了解了鼠标的基本操作的同时,产生强烈的一试身手、展示才能的欲望。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发出“我能行”,“我能掌握鼠标的使用方法及技巧。”这样调动了学生内心的动力源泉——自信心,并注重使这种动力持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四)发展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增强的自信合作意识的培养一直是新课程教学里面所提倡的,为了让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培养,我经常在课堂上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如:教学“键盘指法”时,我在学生初步练习掌握了基本的指法后,设计了一个“练习经验交流”的教学环节。“XX同学练习的真认真,正确率很高,速度也很快,我们请他(她)来说一说练习的技巧。”有的学生介绍说:用编顺口溜的方法记忆字母键;有的说:用“结对子”的方法记住这些字母键……这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你用什么方法可以帮XX同学提高速度?”于是同学之间形成了相互帮助、指导,相互学习的局面。这时教学不仅仅是师生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