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教学设计麻城市浮桥河学校史淑芹一、教学内容课程最开始对乐理知识进行巩固学习,练习节奏节拍和附点音符的掌握。从而引出主课……主课部分欣赏不同地区、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茉莉花》二、教学目标1、乐理知识的巩固和练习,复习节拍节奏和附点音符。2、通过比较不同地方的民歌《茉莉花》了解各民族的地方音乐特色。3、通过学习《茉莉花》使学生了解和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4、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有表情演唱《茉莉花》。三、教材分析《茉莉花》是四年级音乐的课程,本单元以“花”的绚丽芬芳为主线,通过欣赏演唱感受“花”的寓意,表现美丽、幸福、和平、与爱的主题。弘扬民族音乐,充分领略民歌的独特魅力,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这堂课我安排了三个大的内容:首先欣赏江苏、河北、东北的《茉莉花》片段,引导学生自由探究:为什么表现同一个内容的歌曲音乐风格会有很大差距?接下来是拓展欣赏的内容,让学生欣赏由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民乐合奏版本《茉莉花》和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根据《茉莉花》旋律创作改编的的插曲《东方升起月亮》的视频片段,最后安排的是学生自由发挥表现音乐。四、教学重点能感受不同地区《茉莉花》的旋律特点和表现风格。五、教学难点1、深刻感受到民歌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2、附点音符的掌握和运用。六、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音乐的兴趣非常浓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音乐素养。但又由于年纪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掌握了演唱的初步技能,同时也具备初步的音乐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七、教学设计理念我针对教学对象年纪小的特点,所以本课以“体验中感悟---表现中创造---创造中享受”这一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欣赏”为本,把“感受”贯穿始终,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让他们感受到,音乐可以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高贵。八、教学设想本课是一节以欣赏为主,融入演唱,感悟为一体的音乐综合课,以“一起去看茉莉花”为主线,以走进祖国的大好山河为背景,依次由南向北带学生音乐旅行,分别到达江苏、河北、东北,还去了国外维也纳的金色大厅。纵横交织,情景与歌曲紧密结合,在欣赏、感受、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活动,领略茉莉花的魅力,感受其细腻轻灵之美,深刻体会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九、学法介绍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音乐欣赏课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我认为音乐欣赏相比于会简单哼唱一首歌更为重要,因此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十、教学流程一、常规教学:生活模仿律动操二、乐理巩固:节拍节奏和附点音符练习三、导入新课:《茉莉花》四、欣赏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旋律特点和表现风格五、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1器乐演奏《茉莉花》2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六、升华音乐视界,感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七、最后总结最后补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的理解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把握总的基调的前提下,自由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对歌曲情绪处理,发表自己对音乐的独到见解。让他们真正地走进音乐之中,享受创造地乐趣。由于音乐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多样化和不定性,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多元文化。麻城市浮桥河学校史淑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