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100500700840N河流甲村乙村丙丁图2宜川中学高2015届区域地理复习导学案(5)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等高线地形图应用(一)导学案编写人:田雪艳审核人:裴令宇审批人:班组号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及对、群学解决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对高度及温度的计算。2、通过对拓展延伸部分题目的探究,提升学生对陡崖顶部、底部及相对高度的计算能力。使用说明:1.认真阅读课本、资料相关内容,思考完成基础知识梳理部分的学习任务。2.通过自学初步完成能力提升、拓展延伸部分的内容,标记好疑难点,准备讨论、展示。模块一基础知识梳理1、推算等高线的值(1)一般情况,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一个等高距。知道任一条等高线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值。例1:在图1中,丙的海拔高度为,甲村的海拔为,丁的海拔为。图中海拔最高为。【温馨提示】当所求地不在等高线上时,那么该地的海拔不是具体值,而是一个范围。(2)特殊情况: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可以差值为0,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数值相等,如鞍部。(3)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线闭合区域:◆若其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值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若其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值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即“低的更低,高的更高”。或“大于大的,小于小的”)例2:读图2,A的高度为,B的高度为。2、相对高度和温度的计算相对高度为两地海拔之差。温度计算:高度升高100m,温度降低0.6℃例3:读图3等高线图回答: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A、40﹤H﹤41B、49﹤H﹤50C、59﹤H﹤60D、60﹤H﹤61例4:读图1,丙地与山顶的相对高对是,丙地与山顶的温差约是,如果甲的温度为25℃,那么山顶的温度为。3、陡崖计算图3宜川中学高2015届区域地理复习导学案(5)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陡崖顶部的高度H:max≦H<(max+d)(max为与等高线相交的最高值,d为等高距)陡崖底部的高度H:(min-d)b>a>GD、图中河流西岸冲刷比东岸严重3、【C】游客被困在如图所示的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1)图甲中C处陡崖顶部海拔可能为()A.390米B.420米C.220米D.180米(2)图甲中C处陡崖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A.200m≤H<300mB.100m≤H<200mC.200m≤H<400mD.200m<H≤500m(3)图乙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游客此时正好位于0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A.①B.②C.③D.④模块三拓展延伸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1--2题1、【A】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范围是()A(40m,50m〕B(45m,60m)C(50m,60m)D(50m,55m)2、【A】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图4图5宜川中学高2015届区域地理复习导学案(5)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①18m②21m③36m④43m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右下图等高线图,判断3—5题3、【B】河流ab段的流向为()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南向西北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