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趣味数数教师姓名:谢坤工作单位:天津市河北区第二幼儿园适用班级:小班活动形式:分组活动名称:趣味数数设计思路:《纲要》对幼儿数学教育明确提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能以直觉的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会在反复的操作、探索中有所发现,获得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初步认识和理解;在直接、具体的经验基础上上升为较抽象的数学经验,然后将这些知识内化。生活是幼儿学习知识的源泉,兴趣是幼儿学习知识的动力,数学教育只有贴近幼儿实际生活,才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获取学习的动力。“趣味数数”这一系列数学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对具体事物进行反复地自由探索,通过与自我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幼儿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活动目标:1.发现自己身上和周围环境中的数量,体验数学的乐趣。2.能手口一致点数6以内实物,并说出总数。活动一:我身上的数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有认识五官及身体表面特征的经验。2.材料准备:小镜子若干、正面人轮廓画一张(缺少的五官等部位可制作成可粘贴的画片)、彩笔等。活动过程:1.“照一照、数一数”:教师请小朋友边用小镜子照自己的五官,边用小手数一数:“你有几只眼睛?几只耳朵?几张嘴?”指导重点:教师关注幼儿是否能手口一致地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适时引导:“点一个、数一个。”“最后数到几?一共有几个?”2.“找一找、数一数”:教师鼓励幼儿发现:“你还知道自己身上有哪些东西?它们都是几个?数一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如数一数胳膊、手、手指、腿、脚、脚趾、衣服的扣子、口袋等)指导重点: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数数困难的幼儿,教师可以和他们一起数或建议看看同伴怎样数,提高其数数能力。3.“画一画、数一数”:教师出示正面人轮廓图,引导小朋友发现“这张画上的小朋友少了什么?有几个?”教师边添画(或请小朋友利用图片进行粘贴),边组织幼儿说一说、数一数。指导重点:在添画或粘贴后,教师可帮助幼儿用小圆点把点数的结果记录在大挂图上,使幼儿初步感知“两只眼睛可以用两个圆点表示”。活动二:我身边的数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创设墙饰“我身边的数”;把活动室和操场上幼儿关注的、可以点数的物体做出形象的图片(或照片),如:两扇门、四扇窗、三个玩具柜、六辆小三轮车、两架秋千、五棵树等。活动过程:1.交流导入: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活动室和操场上哪些物品我们可以数一数?”指导重点:教师适时的建议,使幼儿关注更多的物品。2.尝试操作:教师带领幼儿在活动室里或操场上“请小朋友数一数,活动室有几扇门?几扇窗户?几个玩具柜?”“操场上有几棵树?几辆小三轮车?”等。指导重点:①适时提问“你数的是什么?有几个?”提醒幼儿可以和好朋友相互交流。②对于数数能力发展快的幼儿,教师可建议他们数一数距离较远或需目测点数的物体,如:杨树有几颗?教学楼有几层等。③对于手口一致点数困难的幼儿,教师可建议他们数距离较近或能用手逐一搬动的物品,如:秋千有几架?保龄球瓶有几个等。3.记录提升:教师帮助幼儿找出自己数的物品图片或照片贴在墙饰上,并尝试用圆点在图片旁边记录其数量。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记住总数,边画圆点边数。活动建议:继续引导幼儿随时关注并发现周围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数量,教师帮助其画出小图,幼儿点数后记录相应的圆点,展示在墙饰“我身边的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