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桂花之美好和故乡之美好。全文八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乍看波澜不惊,一想却已有法有情。有故乡,情便有了发端;有桂花,情便有了寄托。点明桂花开花时节是在中秋前后,便与下文八月是台风季节相勾连,为风前摇花铺路。第二段说明自己因香爱花,唯桂花最爱。第三、四段说“靠海”,说“台风季节”,说“被风雨吹落香味便差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要起“风”了,爱桂花的人是不忍让桂花被风雨吹落的,这样,第五段的提前摇桂花就理所当然了。第六、七段时间上由八月延伸到全年,空间上由故乡延伸到杭州,但不管时空如何变换,故乡的桂花都是无可替代的,因为故乡的桂花香已经浸入“我们”的骨髓,成为“我们”深深的爱恋。寓情于物是本文创作的一个特点。让学生懂得这种写法,就能透过“桂花”看到“故乡”,就能透过“物”看到“情”了。【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箩、杭”,会写“懂、兰、箩、婆、糕、饼、浸、缠、茶、捡”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桂花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3.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领悟“寓情于物”写法。【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爱恋,并领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准备】制作简易课件【教学过程】一、桂花与雨,解题导入1.齐读:桂花糕,桂花做的糕,有花也有糕,花在糕里;2.仿说:桂花饼,桂花做的饼,,;,,,。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叫《桂花雨》。那么,桂花雨的意思跟桂花糕、桂花饼、桂花酥、桂花糖、桂花蜜、桂花茶一样吗?4.多有诗意的题目啊,美美地读课题。【设计意图:1.仿句式,学表达;2.通过对比,知道“桂花雨”比“桂花糕”“桂花饼”多了几分诗意。】二、感悟桂花情(一)赞花1.桂花纷纷飘落,就像下小雨。所不同的是,这雨是——美的,香的。2.文中能找到跟题目表达的意思一样的句子吗?用“——”画下来。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读第一遍导读:“我”盼望了好多天,终于可以摇桂花啦!读——第二遍导读:“我”总是缠着母亲问什么时候摇桂花,可母亲总是说还早呢,还早呢。我多失望呀,可如今,台风要来啦,要提前摇花啦,多惊喜啊!读——第三遍导读:“我”使出了吃奶的劲,拼命地摇,拼命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都是桂花。读——(2)悟同学们,读着这些话,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我”?师生合作读:那我们也像作者这样快乐地喊一喊吧——“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3)辨“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这是赞雨香,还是赞花香?3.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我”对桂花的赞美?默读课文,把“赞花”的句子用“——”下来。A.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叶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B.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C.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D.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E.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4.接力读句子。5.找一找,想一想,这些句子中的哪些字、哪些词让你似乎闻到了桂花的香?6.指导书写“浸”字。并在书写过程中,抓住“三点水”,理解“浸”字。7.“浸”出现了两次。对比两个句子,想一想,两个“浸”的意思完全一样吗?金桂只在八月开,怎么可能全年都浸在香气里?A.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B.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8.男女生合作读,读出“赞花之情”。(二)惜花1.文章对桂花香赞不绝口,可见作者非常喜欢桂花。那么喜爱桂花除了表现在不停赞桂花香之外,还表现在哪里?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A.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B.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