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角度,体会语言特点点拨角度点拨内容技巧概说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具有准确性、严密性、概括性、鲜明性、生动性等特点。优秀的议论文,其语言具有很高的赏读价值。认真体味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考题形式1.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2.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3.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说出理由。答题形式1.语言特色。(1)体味语言的准确性。概念使用准确,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恰当。(2)体味语言的严密性。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精密,逻辑性强。(3)体味语言的概括性。列举事例,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述,语言高度简练。(4)体味语言的鲜明性。表述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5)体味语言的生动性。借助歇后语、俗语、方言和各种修辞手法。2.加点词语的作用。思路:一是确定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二是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3.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思路:一是解释词语的含义;二是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答题举例《怀疑与学问》一文中:“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其中的“常常”能不能删掉?答:不能。常常表明要经常要做某件事,去掉之后表达的力度及说服力就不够了。这词语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考点例文争吵的雅俗陈鲁民建议用时10~15分钟本题满分11分实际用时——实际得分——复做得分——①人是群体动物,有事没事老爱往一起凑,臧否人事也喜欢见仁见智,议论纷纷,一旦意见不合,免不了争争吵吵。争吵有雅俗之分,可见水准风骨;有文野之别,可见时势风气。②在俄罗斯某咖啡馆里,两个老友发生激烈争吵。一个教师,是诗歌的忠实拥趸;一个商人,坚决捍卫散文的重要地位。两个人为诗歌还是散文重要吵得不亦乐乎,后来大打出手。无独有偶,去年9月,两个俄罗斯工人在一起讨论哲学,当谈到他们共同的偶像德国哲学家康德时,因意见不同而翻脸。③这年头常见的是,球迷为球队输赢而争论甚至打斗,粉丝为哪个明星更漂亮而争执动武,酒徒为谁喝得多喝得少而吵闹,恋人为争风吃醋而大动干戈,可没想到,居然还会有人为那些虚头巴脑的诗歌、散文而玩命,为哲学、康德而较真,听起来真如同天方夜谭。但不可否认,恰恰是这样的争吵能使人感到一些欣慰。毕竟,在物欲横流、发财高于一切的当下,还有人在仰望天空,捍卫精神财富,关注那些不挣钱的东西。④其实,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时期,或者说有过这样的小气候。抗战时期,虽然西南联大条件异常艰苦,但师生们学习钻研的劲头一点也不差,学术氛围也十分浓郁。据作家汪曾祺回忆,在昆明的小茶馆里,饿着肚子的大学生在争论李白、杜甫谁更伟大,豪放派与婉约派谁的艺术价值更高,四大名著的优劣得失,每每争得热火朝天,脸红脖子粗。老板娘很困惑:这帮面有菜色的学生娃咋就争得那么大劲,是管吃还是管喝?⑤不仅是学生争,老师也不消停。废名与熊十力皆为北大知名教授,两人常在一起讨论学问,争吵也是常事。一日废名到熊十力处与其探讨佛学,生发异见,争论不休,忽而静止,原来二人已扭打在一处。不会儿,废名气哄哄地走出,但至次日,乃见废名又来,与熊十力在讨论别的问题。⑥近几十年,改革开放,人们似乎早已放弃那些“荒唐无聊”的争论,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国家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不过,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滞后也慢慢显现出来,金钱至上的影响日渐蔓延。过于“务实”的风气,使我们被世人视为“物质主义”至上的国度。2013年末,法国市场调查公司发布了一项名为“全球物质主义、理财和家庭态度”的调查,在20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人对于物质的热衷程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位居榜首。⑦当年,丘吉尔曾说过:“我宁愿失去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60多年后,撒切尔在谈到中国时则很自负地说过:“一个只会输出电视机的国度算不上伟大,一个能输出文化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国。”如果把这当成对我们的提醒,认真盘查一下文化短板在重视物质建设的同时,对文化建设投入更多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