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在教室里读书,在操场上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去少年宫演出;到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采集标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瞧: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人口约有126万。傣族人民爱跳孔雀舞,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主要分布在云南,人口有10余万,大多住在山区。景颇族坦诚好客,“目瑙纵歌”,意为“大伙跳舞”。这是景颇族规模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庆祝活动形式之一。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4万。阿昌族人民爱“对歌”,跳象脚鼓舞和猴舞。节日和傣族相似,其中以火把节和窝罗节规模最大。主要分布在云南。人口约1.8万,擅长种茶,喜住竹楼。爱跳象脚鼓舞,主要节日是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小声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读了课文,我知道:民族小学有来自[]族、[]族、[]族、[]族、[]族的学生。他们[]不同,[]不同。学校里有一棵[],上面挂着一个[],[]的粉墙上摇晃着[]。傣景颇阿昌德昂汉穿戴不同语言不同大青树古老的铜钟洁白凤尾竹的影子我会读:摔跤(jiāo)山狸坪坝(bà)绒球花凤尾竹摇晃(huàng)傣(dǎi)族景颇(pō)族绚丽多彩蝴蝶孔雀舞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我会认坝傣昌昂跤bàdǎichāngángjiāo这些生字你有印象了吗?傣跤颇昌昂铜粗尾招坪坝孔雀舞戴蝴蝶坪坝戴招蝴蝶孔雀舞铜粗尾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靠边境的弧形地带。傣族,现有人口102.5万。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后定名傣族。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文为传统的拼音式文字。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节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傣族舞蹈景颇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目瑙纵歌”,是云南省德宏景颇族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也是景颇族人民祝颂吉祥幸福、欢度丰收的传统节日。“目脑”是景颇语的音译,意即“大伙跳舞”,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每逢“目脑纵歌”节,仪式往往从清晨到夜晚,甚至通宵狂欢。每次目脑都要杀牛祭祀,然后牛肉大家分食,并伴以歌舞活动,参加者多时成千上万。景頗族男子的服饰特点鲜明,一般多穿白色衬衫、缠白色包头。头巾不太长,但缠绕的比较宽,饰有五色绒球的头巾两端在左侧系结以后垂至肩上,行走起來摇摆不止,鲜艳夺目,別具一格。景頗族男子喜戴白、黑、蓝色的包头巾,包头巾的两端均缀饰有红、黃等色的小绒球。景頗族妇女上身多穿白色左襟或对襟紧身上衣,下穿花布筒裙。节日姑娘们则身穿前后肩钉有很多银泡的无领黑色金绒对襟短衣,在日光照射下闪闪发亮,走动或起舞時,发出碰撞的响声,十分好听。下身着鲜艳的花筒裙,腰系红色腰带,小腿套红色花纹护腿,头戴橢圆形包头。颈上掛着料珠项圈,戴银耳筒、银手镯。筒裙就是筒狀的裙子,它是好多少数民族的一种民族服饰。筒裙一般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未缝合的裙幅,穿時围在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