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学生读声调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调值不到位,如上声的特点是音高最低,音长最长,而有些学生却读得音长较短,读成比较高的调子。2.平舌音、翘舌音的读法混淆,前后鼻音分辨不清,导致读不到位、不准确。3.学生对形近的声母、韵母分辨力低,如b和d,t和f,p和q,ei和ie,iu和ui。4.部分整体认读音节掌握有困难,如yuan、yue、yun、ye等当作一般音节来拼读。5.学习j、q、x与u相拼省写u上两点的拼音规则后,学生干脆把n、l与u相拼也省去u上两点。6.拼读韵母是ian的音节有困难,相拼时往往把介音去掉,直接与an拼,如l──i──an,学生错误地拼成lan。7.韵母iou、uei、uen在前面加上声母进行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ui、un,而很多学生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面没有声母,应把“i”大写,如“业”应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类:1.方言环境的影响广州地方的孩子,平时在家庭、社会上、电视等新闻媒体中,听到的都是粤语,在这样的方言环境中生活,天长日久,其听觉神经就会对这种方言的感知比较熟悉和固定,如果要学习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其听觉神经则往往显得反应迟钝,不能准确地分辨出读音。这也就是学生虽然在反复听老师发音,但仍然发不准的原因之一。2.拼音自身的影响此类障碍主要有:(1)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它难读、难记、易混淆、易忘却。一年级新生要在约一个半月时间里学会声母、韵母、声调,既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读准音调,拼读又要一定的速度,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2)有些发音部位学生又不易观察到,造成发音不准确。(3)形近的声母、韵母比较多,给学生分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b、d、p和q这四个声母,仅因半圆位置不同而导致发音不同,而半圆的位置与声母本音之间又没有本质联系,给学生识记造成一些困难。(4)为什么把yuan、yue、yun、ye等16个音节称为“整体认读音节”?这样编排到底有什么规律呢?这些对小学生来说都过于抽象和深奥,令他们难以理解,只能靠死记硬背,影响了记忆效果。3.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影响由于小学生是“直嗓子”,气息调控不够灵活,从而造成声调把握不准。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础,掌握好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快速识字、阅读,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因此,汉语拼音是一年级的重头戏,它最直接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能为初学儿童打下坚实的语文启蒙教育的基础,它贯穿于一年级学习的始终。据我所知,许多孩子在未上小学前,就已经接触了汉语拼音,有些是在幼儿园提前学习的,有些是家长特意请老师提前教的,可以说,家长们真是用心良苦。但是,依我的教学经验来看,提前学,并不是一件好事:1,幼儿园的教学并不规范,不可能完全按照小学语文新课程的要求来教,有些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比如,发音不准,书写不规范等等;而且,孩子们都有个“先入为主”的心理,错的再纠正就非常困难。2,从孩子的心理角度来讲,孩子对新鲜事物总是很感兴趣的。有些孩子认为自己已经学过了,会了,上课就不会再留心听了。因此,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家长们,如果您的孩子已经学习过拼音的,您要特别留意,他的发音是否准确,拼读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如果发音不准,拼读不对,书写有错,您就一定得及时予以纠正。《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课程目标提出了如下要求: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这样设定要求的考虑是“立足于用”,把汉语拼音作为认读汉字、纠正方言的工具,汉语拼音起到一个“正音”的“拐杖”作用。作为家长,要能够辅导孩子去学好拼音,自己首先要弄清楚发音方法,也就是读准。汉语拼音由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三大块组成。(一)声母:读得轻短些1,在声母这一大块中,发音比较困难的主要有:①鼻音m——n;②翘舌音和平舌音zhchshr——zcs③有些孩子受广州方言的影响,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