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中学“阳光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一、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增强师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工作效率。改变单一的课间操活动模式,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为师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体育资源。积极创新大课间活动的形成和方法,与学校艺术活动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素养,体现合作、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展示学生的精神面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二、实施原则1、全体性原则。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做到面向全体师生,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达到全体健身、全员愉悦的目的。2、科学性原则。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大课间活动的计划和内容。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我校场地的特点,为达到锻炼的效果,大课间活动开设了跳绳、羽毛球、乒乓球、兔子舞等高效性体育活动。4、安全的原则。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制定出必要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三、组织领导:1、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李再德副组长:吕新民组员:刘昌兴刘运湘刘晓勇曾志田文新亮2、下设项目开发组、指导教练组、督查组,负责活动的开发与组织。(1)项目开发组:组长:吕新民组员:曾志田杨华中(2)活动指导与教练组:组长:杨华中组员:全体艺体组教师、体育教师、班主任(3)活动督查组:组长:李再德组员:刘昌兴刘运湘刘晓勇文新亮四、活动时间:1、每周一至周五第二节课后,活动时间30分钟。五、活动内容:大课间活动项目为广播体操(舞动青春)和兔子舞。各班组织活动内容:跳绳(长绳、短绳、花样等)、篮球、羽毛球、跳橡筋绳、踢毽子、呼啦圈、掉沙包、自编操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项目以及各班自创自编的项目。体育活动课除了上述活动形式外,还可以开展两人三足跑、袋鼠跳等项目及自创自编的项目。六、活动程序:入场(4分钟)——各班集合整队(1分钟)——广播操(舞动青春)(5分钟)——兔子舞(4分钟)----各班师生组织活动(14分钟)——集体退场(2分钟)七、活动组织:1、组织分工:政教处:负责统筹安排,组织评价。教务处:负责对大课间活动项目的开发。艺体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协调与指导各班级开展活动。班主任:班级活动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好本班的活动,监督本班学生在活动中的纪律及安全。任课教师:分配到班,协助组织,参与活动。2、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班主任和班干部组织,科任教师协助,在一块场地内开展广播体操、指定项目或者自选项目的活动。3、组织要求:(1)各班级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安排的场地进行活动,不得擅自改变地点。(2)活动所需器材由学校提供一部分,各班级也可购买一些经济实用的器材(如跳绳、毽子、橡皮筋等),还可以学生制作购买。(3)跳长绳活动每个班级必须开展。(每班至少配备一条长绳)(4)各班同学都应积极参加活动并对活动内容及器材进行创新,对好的创新活动项目进行奖励和推广。(5)自选项目由项目开发组提供,各班级选择,或者班级师生自创。各班级可定期更改活动内容,但必须报艺体组备案后方可开展。(6)各班级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和音乐开展活动,不得延迟或拖延各活动时间。八、活动管理:1、每天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后班主任、班干部应及时将班集体带到指定地点,体育委员做好集合整队。2、活动结束后由体育委员整好队,点清人数做好记录后带回教室。点名记录第三节课后上交到政教处。3、活动中政教处对各班级进行抽查点名。4、无故缺席的同学报政教处处理。5、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讨论大课间活动出现的问题。九、评价:评价内容:出勤、组织开展情况等,纳入文明班级评比范围。十、活动保障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达成共识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主旨,了解学生发展之需,使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在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质量的工作中,注入快乐体育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