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三情景默写训练答案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2.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由高到低,写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运用侧面烘托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4.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5、把行人艰难步履、惶恐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6.《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是: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7.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诗人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8.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9.用比喻描绘音乐,以声写声,兼有以形写声,如大小弦合奏(乐声粗重特点与乐声轻细特点、急切而愉悦情调):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旋律先“滑”(婉转流畅)后“涩(乐声冷涩):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冷涩”到“凝绝”,“声渐歇”,余音袅袅、余意无穷: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旋律推向高潮(激越雄壮、热烈紧张):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音乐戛然而止: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乐曲终止,听众沉浸在回味无穷的境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0、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1.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2、与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之意相近的两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13.杜鹃因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14.《马嵬》用对比手法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句子是: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15.强调从师是为学道,和年龄大小无关的句子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7.“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18、概括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的句子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盛、谀)19.孟子认为想要称王天下,除了让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还要发展教育的语句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0.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22.《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24、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攻)25.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高中语文必修三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答案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对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则(就)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到)河内;河东凶亦(也)然(这样)。察(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