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的审美特色化改造高成方【摘要】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有个性、高素质的学生,就应该非常注重建设与之匹配的班级文化。如何有意识有目的进行审美化设计与改造,打造即具有独特性和优异性的班级文化,使之形成所谓“特色班级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真正目的,从而打造出“因班而宜”、“因师而宜”、“因生而宜”与师生内在紧密联系,展现自我的班级特色文化文化。【关键词】班级建设班级文化特色文化要建设有特色的班集体和学校,要创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要培养有个性、高素质的学生,就应该非常注重建设与之匹配的班级文化,并有意识有目的进行审美化设计与改造,使之形成所谓“特色班级文化”,即具有独特性和优异性的班级文化,就是指“因班而宜”、“因师而宜”、“因生而宜”与师生内在紧密联系,展现自我的班级文化。它是学校、班级不可或缺的德育活动阵地。一、回顾反思,解读班级特色文化的深刻内涵近年来,班级特色文化的开发和建设远远落后于“绝对统一”、“整体划一”的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课程文化的建设,更滞后于校园文化建设。因此,以这种文化为载体的学校德育、班级德育就缺少了针对性、主体性、特色性和可持续性。即使开展班级特色文化活动,也是过分强调全校各班“统一要求”,很少考虑班主任、班级学生的差异,所以,“一刀切”、“单一化”;“只有要求没有体验”、“只有操作没有文化”、“只有活动没有特色,没有实效”的弊病随处可见。如果在发挥校园文化在社会中的载体作用的同时,如果在发挥班级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课程文化作用的同时,调动各班主任、课任老师和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从欣赏审美的角度,打造出班级特色文化,不仅能发挥它们之间的相辅相成、互补和谐的共振作用,而且能使班级文化百花齐放、张扬德育个性,大面积地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实现校园德育活动的真正审美化特色改造。二、明确目标,建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操作策略为了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发挥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对班级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应根据班级特色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明确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工作思路: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以班主任、相关老师为主导,以文化知识为切入点,以兴趣特长为载体,以晨会、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假日活动为阵地,以学科为依托,以感染自求为途径,以德智交融、情感激励、师生和谐、生生互动为手段,以动手操作、动脑体味、潜移默化、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为方法,以学生自学、自做、自比、自感、自悟、自求、自律、自乐、自进为活动轨迹。为了落实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系统性,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要把握好10个特点:1、独特审美的指导思想;2、独特审美的知识切入点;3、独特审美的文化视角;4、独特审美的文化载体;5、独特审美的感染途径;6、独特审美的感悟方式;7、独特审美的情感体验;8、独特审美的行动实践;9、独特审美的管理手段;10、独特审美的评价制度。为了落实班级特色文化的主体性,就要把学生当成班级特色文化的主人,他们对班级特色文化的选择有发言权、决定权。在班主任组织下,各班学生学习有关材料,反复讨论、摆出问题、积极辩论、认真筛选,一切从审美优化的角度民主决定本班级文化特色的内容、载体、特色名称、特色口号和相关的班歌、班徽、班旗以及班徽、班旗的解读。这些经过精心审美优化的班级特色文化标志的选定和使用,能极大地鼓舞全班学生的文化艺术情趣和建设斗志与激情,提高全班学生的凝聚力。学校集会时,各班班徽争相辉映、班旗高高飘扬,班歌歌声嘹亮,班级口号阵阵,振奋人心,赏心悦目,既是班级特色文化的展示,又成了校园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了强化班级特色建设的载体,各班班主任要带领部分班干部和同学,利用节假日,翻阅书报,上网查找,整理草稿,撰写相关的班级特色文化活动教材,安排实践作业,下载有关照片,配画插图,多次论证,反复修改,编写出班级文化校本教材。由于这些教材特色鲜明,通俗易懂,寓教于动,寓教于乐,能保证班级特色文化的正常开展,学生参与特色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了优化班级特色活动的实效性,一要注意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