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年1-2期目录卷首追寻优雅、诗意、幸福的语文人生/曹俊丽王纬明理论语文论坛06近十年语文知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屠锦红徐林祥10非典型化,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经常性策略/胡家曙13语文课怎样上才有效?——我对语文课的几点认识/何郁18以“言”为本构建“意”味生态课堂/胡友进20关于课例研究几个概念的思考/纪勇23从一个细节看朱熹与陆九渊的教学思想/许国申教学教学设计25人生境界:从“有待”到“无待”的精神自由——庄子《逍遥游》教学设计/王韶华27《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宋萍30《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洪丰桥32《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侯晓田34看似寻常意最切,成如容易却艰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汪小明课堂实录37《逍遥游》教学实录/薛莲40挖掘细节背后的潜台词——《项脊轩志》教学实录与反思/何亚兵教材教学43谁的眼泪在飞——古诗词“泪”的意象简析/王显文45三种类型文本的教学思考——兼谈《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教学/徐敏南47《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备课札记/刘红50那片欲说还休的“影”——《故都的秋》备课琐记/袁春戴建祥52《春江花月夜》《琵琶行》《赤壁赋》之“江月”探微/宋献普党俊莉5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策略/蔡国庆57救赎的钥匙——《礼拜二午睡时刻》备课札记/郑艳丽走进课堂59设计灵感——造就语文课堂别样情/曹玉明61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李本华63让“预设与生成”精彩有约——《故都的秋》教学案例/李中刚65诵读教学应成为一道“功夫茶”/邵统亮文本解读68美是人间不死的光芒——赏析《再别康桥》/李万福71项羽:鸿门宴上的看客——《鸿门宴》叙事手法分析/李锰邹兆峰73以物比人以仙比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比兴解读/段全林75《清兵卫与葫芦》的五重悲剧意义/李宝福77读《项链》如游中国名园——《项链》文本解读/沈燕79跌宕起伏摇曳有致——《琵琶行》赏析/刘涛82一种祭奠两样母亲/冯玲娟选修纵横85《<论语>选读》有效教学策略初探/张红宇87文化论著研读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以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为例/浮利古90领略小说之美——《外国小说欣赏》阅读揽胜/夏国荣阅读教学92阅读教学的主流意识辩/冯为民95“虚”怀若谷,“实”心相待/杨建华写作教学98作文教学重在激活/赵吉惠101试论绩效技术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沙瑞龙104由两则案例看中美两国写作教学过程安排上的差异/吴晓胜106裁剪冰绡轻叠数重——也说作文素材来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袁健108一次让人无奈的作文/郑素芳探究备课参考36“既望”,是“农历十六日”吗?/吴先进58我看《<孟子>二章》的不同之处/姜林70于细微处见精神/朱永芳邵建新110功、劳释义应有所区分/贾贤珍111“娥儿雪柳”是何物?/李家邦113“以直报怨”如何解/林忠港114《寡人之于国也》中一处标点辨析/宋桂奇139“非暴力不合作”小考/孙凯异域采风115从一则阅读教学案例看美国的阅读教学策略/杜红梅117英国语文课的莎士比亚教什么、怎么教?/王爱娣教学随笔121与经典握手——《哈姆雷特》教学札记/邓灵仙124语文学科,“定时限讲”硬不得/许春苗125“哭”的魅力——声情并茂的朗诵艺术/贺露细话高考126高考语言表达与运用类型题型分析及备考策略——以2010年部分省市该类高考题为例/许织云程立海135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技巧举隅/张宣成136现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类”题型解密及应试策略/孟凡军140突破语文高考“四大关”的策略/邵然143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意会”和“言传”/孙勤东孙璐146“胸有成竹”方能“游刃有余”——“渲染、烘托、衬托、对比”辨/许红英新词新语64给力,不给力?/张善存孙莉争鸣探究97《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二处商榷/何继毛148“小乔初嫁了”商榷/李世袭教法推介149去为语文教学法教学模式/龚如雪专题讲座154游记史话(二)/张田梁鑫哲周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