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导入楚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目标引领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独立自学(一)1.诸侯纷争与华夏认同东周分为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春秋争霸从公元前_____年至公元前476年,一些大的________________势力扩张。战国兼并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________年,一些诸侯国的________掌握实权。战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进入战国以后,与中原相邻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可以说诸侯纷争促进了________。经过春秋战国长期纷争,周朝统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公元前________年,秦灭东周。2.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进步促进________繁荣_______器________耕得到推广,兴建_________。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________流通广泛,涌现出中心城市。3.变法运动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_,各国为了________,纷纷变法。其中商鞅变法______历史潮流,变法运动推动了________,逐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的政治制度。观看p9-10页的内容,填写下面内容春秋战国诸侯国221卿大夫田氏伐齐三家分晋认同华夏256农业工商业_铁牛水利设施货币兼并战争日益剧烈_富国强兵_顺应__君主专制__770社会转型引导探究(一)解释新名词平王东迁三家分晋田氏伐齐战国初年陈国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事件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因镐京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一)春秋起止时间:起始标志:时代特点:春秋五霸:春秋各国形势图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平王东迁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1、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战国时期各国形势图(二)战国起止时间:起始标志:时代特点: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强国兼并弱国齐、楚、秦、燕、赵、魏、韩春秋和战国时期的争霸和兼并又有何影响呢?这一时期交往密切,使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感的观念,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也更加广泛。流行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考古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引导探究(二)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得到发展的表现;农业:冶炼技术的出现,铁制农具的开始使用,牛耕的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设施。手工业:分工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出现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2、经济的发展与变法运动邹忌改革李悝变法申不害变法商鞅变法吴起变法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种潮流,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佳。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奖励军功,剥削和限制贵族特权什伍连坐制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推行县制焚烧诗书商鞅变法的内容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商鞅变法有哪些影响?积极影响:1.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2.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消极影响:1.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商鞅变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的推行,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3.商鞅变法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政治其他儒孔子春秋核心观念是_______;为政以________;主张恢复________。创办________,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孟子战国________政人性________荀子战国隆________重法人性________道老子春秋主张________,小国寡民。天地万物归结为“道”,天人合一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庄子战国________自由墨墨子战国节俭、________、非攻、尚贤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利益法韩非战国以________管理国家,体现了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