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检测3相互作用——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甲、乙两拳击运动员竞技,甲一拳击中乙肩部,观众可认为甲运动员(的拳头)是施力物体,乙运动员(的肩部)是受力物体,但是在甲一拳打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殊情况B.此时的受力物体是空气C.甲的拳头、胳膊与自身躯干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有力产生,必然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甲运动员击空了,但在其击拳过程中,其拳头、胳膊与躯干的相互作用系统内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力,故C正确.答案C2.如图所示,物块在力F作用下向右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则物块受到的摩擦力Ff与拉力F的合力方向应该是()A.水平向右B.竖直向上C.向右偏上D.向左偏上解析物体受四个力平衡,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竖直向下,所以F与Ff的合力与其等大反向,B正确.答案B3.物体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F1=4N,F2=8N,保持F1不变,将F2由8N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它们的合力大小变化是()A.逐渐减小B.逐渐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解析F1与F2共线反向,所以当F2≥4N时其合力F=F2-F1,其方向与F2同向,F2减小时F减小,F2=4N时最小为零;当F2≤4N时,其合力F=F1-F2,其方向与F1同向,F2从4N减到零时,F逐渐从零增大到4N.故F2从8N减到0N的过程中,其合力先减小后增大,所以选C.答案C4.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若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B的受力个数可能为()A.3个B.4个C.5个D.6个解析对于B物体,一定受到的力有重力、斜面支持力、A的压力和A对B的摩擦力,若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当F较大或较小时,斜面对B有摩擦力,当F大小适当时,斜面对B摩擦力为零,故B可能受4个力,也可能受5个力.答案BC5.如图所示,修建铁路、公路的路堤和路堑时,允许的边坡倾角最大值叫做“自然休止角”.如果边坡倾角超过自然休止角α会导致路基不稳定,下列关于自然休止角α与土壤颗粒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关系式正确的是()A.cotα=μB.cotα>μC.tanα=μD.tanα>μ解析以土壤颗粒为研究对象,当边坡倾角达到自然休止角α时,颗粒达到最大静摩擦力,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将重力分解,则mgsinα=μmgcosα,得μ=tanα,故C正确.答案C16.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A.L+m1gB.L+(m1+m2)gC.L+m2gD.L+解析对物块1受力分析可知F=kx=μm1g,故弹簧的长度为L+,A正确.答案A7.“街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正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是《红楼梦》中咏风筝的诗.风筝在风力F、线的拉力FT以及重力G的作用下,能够平稳地飞在蓝天上.下面各图是某同学关于风筝此时在空中的受力分析的四种可能性,其中正确的是()解析近年取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诗词来命题的题目越来越多,本题物理情景简洁,集美学与力学于一体,如何让学生从本题中体验物理学的美妙和实用有很大帮助.本题考查物体在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风筝在风力F、线的拉力FT以及重力G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析选项各图知,A正确,B、C、D错误.答案A8.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木块在质量为m2的长木板上滑行,长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2,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木板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一定为()A.μ1(m1+m2)gB.μ2m1gC.μ1m1gD.μ1m1g+μ2m2g解析木块在木板上滑行,木板上表面所受滑动摩擦力Ff=μ2m1g;木板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和地面对木板的静摩擦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地面对木板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B项正确.答案B9.如图所示是皮带传动示意图,A是主动轮,B是从动轮,两轮水平放置,当皮带按图示方向传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