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第二课时导学案目标1、复习巩固生字词。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重难点重点:通过人物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难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教学准备ppt学案导案(点案)课前预习1、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认读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但是肯定面包自言自语欢蹦乱跳惹人喜爱(1)我用了()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会区分“一定”和“肯定”,“一定”是指?“肯定”是指?我会选择正确的词语。①男孩()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②作业没做完,小红()不会出来玩的。(3)我会用“自言自语”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中探究一、品读2-----10段,感悟人物品质。1、自读课文2——10段,用横线画出表示列宁的言行,用波浪线画出小男孩的话。2、组内分角色朗读。3、品读感悟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课前预习1、鼓励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认读词语。(1)运用一定的方法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仰望理解不同的“望”表示往远处看——眺望表示向下看——俯视表示向四周看——环顾表示向上看——瞻(2)区分“一定”和“肯定”。(3)造句。课中探究一、品读2-----10段,感悟人物品质。1、按要求自读。2、分角色朗读。3、品读感悟人物对话。(1)理解省略号的用法。(出示省略号的不同用法供选择)省略号的用法:A表示说话的断续B表示列举的省略C表示说话的中断D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E表示引文的省略首先理解句中的用法和意义。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列宁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1)“没……我没看见。”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列宁为什么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男孩为什么肯定地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男孩的话中,可以看出男孩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4、我们小组要分角色朗读,读出列宁和小男孩当时的说话的表情、动作和思想感情,达到有感情地朗读。二、简学第11-13段。1、我会读这三个自然段。2、从第12自然段中我知道,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它到哪里去了。3、我觉得列宁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拓展延伸1、列宁和男孩都爱这三只灰雀,你觉的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呢?你更赞同谁的,说说自己的看法。_____________爱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2、秋天到了,校园里的桂花树开花了,一位食堂阿姨正准备摘桂花。请你用委婉、得体的语言劝说她不要摘花。运用如下:1."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2."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3."我立刻胆怯起来,我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就不清,......其实有没有灵魂,我也说不清。”()4."原来如此......"()5.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6.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2)体会列宁的品质:循循善诱。(3)感受小男孩内心的变化,感悟小男孩的品质。5、指导分角色朗读。二、简学11-13段。指导理解第2、3个问题。2—对小男孩的尊重与爱护,指导小男孩知道错了。3—关心爱护下一代,关爱小动物。5、灰雀板书设计:列宁喜爱小男孩循循善诱和蔼可亲保护小动物善良知错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