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情景、滋味”-----让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发挥魅力当老师捧着电脑走进教室,就意味着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调教学手段将被越来越多地受到挑战,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特点能大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生动有趣,能有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乐意去学,用心去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但是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与学习同步产生的,需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地有意识地去激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呈现逼真的图像、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为教师提供了新颖有效的教学平台,形成新的教学环境,使"激趣"不再成为难题。一、注重“声色”,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以直接兴趣为主。小学生比较擅长于形象思维,他们更喜欢看童话、动画、科幻和战争方面的电影电视,因为这种立体与动感画面更能吸引他们,这就是直接兴趣。兴趣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因之显著提高。在教学中广泛使用能使学生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有声有色”,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在教句型"Where……?"时,我作了以下设计:新授前的热身复习,首先在屏幕上出现一个电影院的场景,并同步配上充满童音的录音指示学生:如能在五分钟内做对下面的听力题目,便能观看一部动画片。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了;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色彩鲜艳的精美画面,并配有听力内容。当计算机宣布大家顺利地通过考试,随后画面便演绎一段课文对话—所谓的动画片,这样,学生在预览课文的同时自然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顺利地进入了课堂教学情景,产生开口讲英语的欲望。接着对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步教学。那么,随着学生求知欲的增强,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也愈快。二、创设“情景”,培养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同样发现:有的学生不能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喜欢有人际交流的学习环境,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而有的学生认知活动中,更愿意独立学习,个人钻研,更适应结构松散的教学方法或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环境。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化、多元化和多层次1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构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学习策略,运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Fruits一课时,根据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对外出游览活动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设计了“Inthefruitgarden”(在水果园里)的教学主题,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将整个授课环节──“游览水果园”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带给学生新奇的感受,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我首先出示Fruitgarden的图片,似乎美丽的果园、美味的水果已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随之,一阵欢快的乐曲响起,学生手搭着肩,唱起了歌,“来”到了美丽的“果园”。新课前的复习单词这一环节,我巧妙安排了一张导游图,导游图上呈现着七个已学的单词的图片,这七个单词图片分别代表着七个景点。随着参观顺序的逐层展开,学生看到了7种不同的水果,并一一对这7种水果的音、形、义进行复习。同时,对于这7种水果的不同属性,如颜色,大小,酸甜等进行讨论,发展其英语使用的能力。操练过程中,我设计了看影子模仿,猜的游戏,摘果子并做统计的游戏。看影子模仿是这节课最为关键的新授阶段。教师通过四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