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儿童乐园》说课稿目录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分析说板书设计说教学效果评价(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儿童乐园》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教材继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在对连加算式有了一定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提出并解决其中需要列连加算式进行的数学问题,并经历把相同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到乘法的简便性。为后面“有多少点子”的学习做准备。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重点: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难点:准确地读写乘法算式;正确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3.教学重、难点二、说教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时,借助“儿童乐园”这一情境,让学生先独立观察,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再想一想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提出本小组感兴趣的问题。然后教师选择一个连加问题引出乘法,介绍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乘法算式时,要明确;一个情境对应着两个乘法算式,学生只要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就可以了,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说一说所列乘法算式的实际意义。三、说学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及时反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四.教学过程分析根据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四个环节:(一)创设生活环境,体会乘法必要性;(二)结合问题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四.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创设“去儿童乐园”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第二环节:结合“儿童乐园”的问题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重点环节。我准备用以下三个步骤来解决问题。1.请同学们自己在情境图上寻找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把学生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问题,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准备。可以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对答案。3.请学生把其他几个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时对学知识进行巩固。在这三个步骤做,我还会提醒学生注意;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一个是相同加数(显性的),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隐性的),要让学生明确它们的由来。经过第二环节三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乘法的意义及算式的改写及各部分的名称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过度到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四.教学过程分析第三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这环节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解决数学书课后一些基本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小组内交流,寻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在全班进行交流。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有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也就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已经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义。第四环节:课堂总结,畅谈收获。在课堂将要结束的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的梳理概括能力。五、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让加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