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团民无论相离数百里,此处焚表呼唤,彼处立时便知,人亦顷刻而至,比电报尤速。又哄传能避敌人枪炮.团民用手一指,对阵枪炮即不过火,不能发声。”——仲芳氏《庚子纪事》1900年5月2020年庚子年百年巨变第7课李晓玲侵华八国联军与《辛丑条约》签订义和拳义和拳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会社。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习武等方法秘密聚众。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枪炮不伤。直隶山东义和拳初始,反对满族统治,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遭到镇压。源起12345杀洋人烧教堂趴铁路砍电线杀二毛抵制所有外国事务“义和拳起山东,不出三月遍地红;哪怕皇帝服了外,不杀洋人心不甘”性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义和拳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口号改为"扶清灭洋"(1898年首次提出)。阅读课文,说说义和拳的性质为何而变?主要活动有哪些?质变1897年德国占胶州湾1897年俄国进驻旅顺英法占领威海/广州湾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清末牵涉基督教会的教案频发盲目排外宿命1899年,山东巡抚提出"民可用,团应抚。"对义和拳采用安抚的办法,将其招安纳入民团。于是义和拳成了"义和团"。招抚代替剿灭合法取代非法1900夏控制京津地区利用其对抗外来侵略请你对“扶清灭洋”口号进行客观评价?扶清爱国/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中国人民反帝意志/盲目排外的落后性。灭洋扶清灭洋义和团(进步性)(局限性)1900庚子国变克林德之死5月26日各国提出派兵入京护馆5月31日各国军队共356人抵京29日清总署拒绝外国军队前来北京义和团团员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前往总理衙门途中,中弹身亡,横尸街头。克林德义和团团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国,拼凑了2066人的队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发动侵华战争。廊坊西摩尔抵达廊坊的八国联军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租界区。廊坊战役——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利益(根本原因)毁坏铁路大沽炮台战役各国联合舰队一万多人攻陷大沽炮台大沽口炮台大沽战役北京外国军队射杀团民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对外宣战——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联军登陆北京·义和团火烧教堂义和团围困下的英国公使馆义和团和清军围攻使馆及西什库教堂天津·义和团老龙头战役炮轰租界天津保卫战将军驱骑刀光寒,一跃桥头此生瞻。聂公当年激扬处,多少青松配雨寒。聂士成七月中旬天津失陷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下令绞杀义和团,请八国联军“助剿”慈禧西逃八国联军进京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瓦德西“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七月二十日联军破城。次日,各国洋人即沿街以“搜捕拳匪,查禁军械”为名,大肆掳掠,无分通衢僻巷,处处无遗。户部尚书崇绮之子葆亨,先期于厅事下挖地窟一道,京陷之日,令老幼男女先入窟室,葆亨后入,令仆掩以土,引火焚烧,阖门殉焉。烧杀抢掠罪行累累凶恶本质杀义和团抢劫白银屠杀义和团七月二十日联军破城。次日,各国洋人即沿街以“搜捕拳匪,查禁军械”为名,大肆掳掠,无分通衢僻巷,处处无遗。晚清裱糊匠-李鸿章七月十三日(8月7日),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清廷正式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与列强谈判。1901年9月7日,清廷与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11国公使在条约上签字。《辛丑条约》签订场景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辞世,享年79岁。一个人的悲情落幕,或许预示着这个腐朽不堪的时代的终结。庆亲王奕劻李鸿章01《辛丑条约》内容经济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02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人民遭受中外联合镇压,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03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丧失军事自主权,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04《辛丑条约》内容外交使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