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及评析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王学舫指导房山区良乡二小刘金玲执教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内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等活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会用三角形的这一特征计算某个角的度数。3、在验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用三角形的这一特征计算某个角的度数。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内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等活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准备:9组学具、课件学生准备:量角器、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我们学过哪些角?请你按顺序说一说。(追问:平角是多少度?有什么特点?)2、课件出示:下面的三角形按边分是什么三角形?按角分又是什么三角形?按边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按角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指名答时追问:各有什么特点)3、课件出示:(1)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4个内角的和是多少?(2)沿它们的对角画一条线,就把它们都分成了2个三角形。你知道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3、引入: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二、探索新知(一)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1、学生分组利用手中的学具验证,师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方法一:折一折(学生利用实物投影演示)331212方法二:量一量、算一算投影表格:123123123∠1∠2∠3∠1+∠2+∠3方法三:撕、拼(学生利用实物投影演示71页剪一剪拼一拼的过程)3、巩固概念。师:(1)把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2)如果把大三角形沿顶角向下剪一下,变成两个三角形。他们的内角和还是180°吗?(3)从一个大三角形中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4、小结:看来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特点?(总是180°)5、过渡:你能利用这一特点解答下面这道题吗?(二)利用内角和特点求角的度数。1、课件出示:在三角形中,∠1=60°,∠2=45°,求∠3的度数。123(1)学生试做(2)指名答,板书:∠3=180°—60°—45°(规范格式)=75°2、练一练:在三角形中,已知∠1=115°,∠3=25°,求∠2的度数。(1)生独立做在课堂本上;(2)投影答案订正。(三)小结: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已经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利用这一特点解决了两个问题。下面你能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以下的问题吗?三、巩固练习1、判断:(1)在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2)在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2、先算出下面每个三角形中画“?”的角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验证一下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80°40°?35°110°45°3、填空:(1)一个三角形中,∠1=140°,∠2=25°,那么∠3=。(2)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如果∠1=25.5°,那么∠2=;如果∠2=35.6°,那么∠1=。(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4)在一个正三角形中,∠1=60°,∠2和∠3个是。四、小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76页7、8题。板书设计:三角形内角和=180°评析: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刘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的特点,设计了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2、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新知。体现了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设计一系列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为学生准备了充分的学习资源。3、创设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主体性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这节课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为活动所吸引,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活动过程中,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我很少干预,课堂中进行的是真正的师生,生生间平等的交流。同时展示交流活动给予了学生自由表现自己成果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及评析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王学舫指导房山区良乡二小刘金玲执教2006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