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案教材分析人教版第三册第23课《假如》,教材所处的第六单元,学习主题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的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从写作特点上看,《假如》一诗,短小精悍,每小节句式基本一样每一个小节都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开头,采用渐进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最后一小节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大量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美好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2、能熟练认读生字新词,正确书写8个生字。3、理解课文中“快活、遥远”等关键词,学会语言的积累。4、通过想象与朗读的方法,发展思维与想像能力,体会小作者的美好心愿,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在发展语言能力与想像能力的同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磁石、挂图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我们上周看的电影《神笔马良》里的一些图片。马良用神笔拯救了百花村。看完了电影,你们是不是也想要有一枝这样的神笔啊?有位小女孩和你们一样,也梦想着有一枝神笔。她呀,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诗,题目是《假如》。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假如小女孩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她想要画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请打开课本108页,听录音。(板书:太阳、谷粒、好腿)第一个假如1、假如把作者的第一个心愿送给你,想想你为什么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哪一组的同学愿意为我们读读课文的第一节?2、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语知道小树很冷的?(缩着身子,轻轻叹息)3、来,站起来,让我们一起来演演这棵小树吧。你听,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只能紧紧地,紧紧地缩着身子。4、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预设:生:我太冷了。太难受了)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预设:生:我太悲伤了。)小树小树,你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预设:我需要阳光、温暖、帮助、关心……)5、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多可怜啊。小女孩很想帮助这棵小树,所以,要1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再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6、瞧,太阳出来了!在红红的太阳照耀下,你们快看,小树在快活地成长。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树,你现在想说什么?(预设:生:很温暖、很舒服、很快乐。)8、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一起来读这一节课文吧。9.指名读第一小节,指导停顿。今天咱们学的是一首小诗,和课文不一样,要能读出音乐美、节奏感。比如,第一行后虽没有标点,但也要稍稍停顿。第二个假如小作者除了画红红的太阳给窗前的小树,还画了好吃的谷粒。为什么要画谷粒送给小鸟呢?树枝上鸟窝中的两只小鸟神情悲伤,滴着眼泪。你想说什么?出示句子:“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2、这时,鸟妈妈到哪里去了呢?鸟妈妈飞呀飞,会飞到哪些遥远的地方呢?鸟妈妈飞呀飞,飞过高山,飞过大海,到遥远的地方去给小鸟找食物,多么辛苦,而小鸟(生读)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3、鸟妈妈为了给小鸟寻食,多么辛苦,而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的哭泣此时此刻,小鸟最需要的是什么?(谷粒、米饭、面碎……)4、善良的小作者愿意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谷粒)(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4、朗读指导: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挨饿,无忧无虑地生活,小女孩和我们的心情怎样?(高兴、喜悦……)5.男女生赛读第三个假如1.刚才我们跟着小鸟一起伤心,一起高兴,假如你看见好朋友变得不幸,你又会怎么样呢?2、谁能为我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节?3、不幸的朋友西西,每天只能做一件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