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五)经典国学再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我是小助手分:区分。谨:谨慎。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我是小翻译利用天时四季、节气的变化,区分土地的高低、好坏,行为谨慎,生活节俭,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平民百姓应该遵循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孝敬父母是不分地位贵贱的,孝道是没有始终,永远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做不到行孝,那是没有的事情。考考你的智慧1.名词解释:1.区分谨慎百姓分:谨:庶人:2.“用天之道,分地之利”是什么意思?()A.用上天的东西,来把地上的利益分了。B.我们要利用天气的变化和随意利用土地资源。C.我们要利用天时地利,来劳作生息。3.下面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A.施行孝道是没有始终的,它是永远存在的。B.我们在赡养父母的时候,要尽量节俭。C.天子和平民百姓不同,所以天子尽孝要多点,百姓尽孝可以少点。4.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你因该如何施行孝道呢?。弘扬传统文化蔡顺采桑西汉末年,河南汝阳有一个名叫蔡顺的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只有母亲和他相依为命。有一天,蔡顺看见母亲又在帮别人洗衣服,很是辛苦,就边给亲捶背边告诉母亲以后他长大了会好好孝顺她的。母亲听了很高兴。当时正是战乱时期,到处都在打仗,蔡顺的家乡遭遇了饥荒,到处寸草不生。家里什么吃的都没了。可是他的母亲却在这个时候生病了。为不让母亲饿着,蔡顺决定上山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野果来吃。蔡顺找了很久,发现了一些桑葚。他摘下桑椹尝了尝,发现这些桑椹有甜的有酸的,就决定把酸的留给自己吃,甜的给母亲吃。于是他把桑椹分别放到了两个篮子中。回家的路上,蔡顺很不幸遇到了强盗。强盗要他留下值钱的东西,并看到他拎着一篮黑色的果子和一篮红色的果子,就问他是怎么回事。蔡顺告诉他们自己的母亲生病了,自己是去给母亲找吃的,他篮子里的是桑葚,黑的甜给母亲吃,红的酸留给自己吃。强盗们看到小小的蔡顺那么孝顺,就把他放了过去,不仅也没有拿走他的桑椹,还送给了他一头牛和三斗米。孝顺的蔡顺感动了强盗,他们也不再做强盗了,而是去投身参加了农民起义军,为老百姓争取权利去了。而蔡顺的母亲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病也终于好了。蔡顺孝敬母亲的故事也一直流传下来,还被编进了二十四孝中了。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孝敬父母,并不需要等到拥有了荣华富贵才可以做到,只要我们有一颗孝敬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