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的乘法口诀”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8的乘法口诀教材第80页的例5和练习十八第1——4题。教学目标1.通过情景图,让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初步记熟8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简单计算。3.初步学会运用类似方法学习新知识。4.会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都有所提高。重点难点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记忆口诀。教具学具小棒、口算卡片及教材插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抽查1~7的乘法口诀。2.口算。(利用口算卡片逐条出示)7×48+8+86×55×53+63×67×65×64+34×34+82×42+45×73.看图,列乘法算式,并说说图意。【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形成新的认知经验,扩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当新知识出现时,大脑会迅速地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影响,搜索更多信息,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扩展和完善。】二.情境导入,探究新知。(一)出示课本第80页的情境图。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且说一说从图上都获得了哪些信息。(1)在这图里边的小朋友们都在干些什么呀?(打大鼓、打小鼓、打、吹号等等。)(2)感觉这场面热闹吗?在这图里边你还有什么发现吗?2.引导学生提问题。这个军乐队里的小朋友可真多!这里边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呢!谁能试着提一个?(1)1行有多少个小朋友?(2)2行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3)3行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4)4行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这些问题还真有研究,还有同学想提对吧?下面把自己想提的哪个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听。4.学生互相提问题。(二)出示小狗数轴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以上的问题,你都会解决吗?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以上的问题?(按照顺序,用连续加8的方法计算。)1.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数轴,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数轴。2.全班汇报填写结果,引导学生说说小狗每跳一次所表示的数里有几个8?(8有1个8,16有2个8,24有3个8……)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填写相应结果。(包括连续加8后所得到的结果及相应的几个8.)3.学生记忆1个8到8个8相应的积,看谁记得快。然后打乱顺序考考学生对几个8相加的结果的掌握,为以下编制8的乘法口诀打基础。4.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像刚才这样求几个8相加的题目,我们除了用连续加8的方法来计算之外,还可以用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是什么呢?你们会吗?请你拿起笔在草稿上用乘法来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5.学生写算式。6.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乘法算式。①学生相互学习。都写好了吗?把自己解决的问题说给同桌听听,可以吗?②引导解决问题这个军乐队里,每行有几个小朋友?谁能解决这个问题?(1×8=8,8×1=8)……(三)引导编制口决。1.学生自编口诀。大家真能解决问题,很快就能算出了这个军乐队所以的人数。之前我们编了1—7的乘法口诀,结果在乘法计算过程中,我们很快就算出了得数,而且准确无误。那今天我们能不能也来给这些算式编一编口诀呢?下面在你的草稿上给这些算式编出口诀。2.指名编口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口诀。3.引导学生观察板书发现规律。(1)每句口诀都可以写成两个算式,八八六十四只能写一个。(2)每相邻的两个两句口诀之间都相差8。(3)第一列算式的第二个因数都是8,第一个因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从1—8进行排列。(4)第三列算式的第一个因数都是8,第三个因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从1—7排列。(5)每相邻的算式间也都多了1个8,反过来就少了1个8.小结:既然两列算式都出现了共同的8,那这些口诀就可以命名为8的乘法口诀,也是我们今天要新学的知识。(板书课题)4.引导记忆8的乘法口诀。同学们刚才找到了许多的规律,都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进行记忆口诀。如果万一有一句8的乘法口诀记不住了,能推出来吗?如:8×5的得数忘了,你会推吗?学生可能会说:因为8×4是4个8相加是32,那么8×5就有5个8相加,它比4个8多了1个8,只要把32加1个8就能推出8×5=40。教师追问: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因为6个8是48,48减掉1个8就等于40,也能推出。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8的乘法口诀,我们要将8的乘法口诀记熟了。...